人物名片:沈云如,1966年3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一级警长。1984年10月入伍,2000年9月转业至长兴县公安局工作,曾在长兴县公安局林城派出所、雉城派出所、城东派出所工作,现为虹星桥派出所民警。从警20年来,他曾荣获个人嘉奖 5 次,获评“优秀公务员”、长兴县公安局“四星”民警等荣誉。
他,中等身材,皮肤黝黑,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他,走路腰板笔直,透着一股军人的本色;他,常年奔波在外,热心为群众解决落户难题。
他叫沈云如,是长兴县公安局虹星桥派出所民警,一位退伍转业的优秀民警。
从部队到警营,对于沈云如来说,变的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甘于奉献、一心为民的满腔热情。从警以来,他常年奔波在百姓中间,而跟随他的那只公文包里一直放着一张手写的“无户口人员”名单,这张名单也是他为33名“无户口人员”落户的光荣成绩单。
从军营到警队 为民初心不改
1984年,18岁的沈云如光荣应征入伍,开启了长达17年的军旅生涯。从空军再到陆军,沈云如一直是飞行机组的一员。他们越过高山,跨过雪线,飞越平原,参与边防巡逻、运送物资、抢险救灾……也正是在这17年里,沈云如埋下责任与使命的种子。
“在部队的这些年,让我看到了国家的强大,看到了前仆后继的奉献者。”沈云如说,从那时起他便下定决心,无论将来在任何一个岗位,一定要多为群众办实事。2000年9月,沈云如从部队转业到长兴县公安局,换上一身藏蓝色警服,开始迎接人生新的挑战。
加入公安队伍后,沈云如一直扎根在基层。“作为一名社区民警,一定要获得群众的支持,以群众为依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沈云如说,只有和群众打成一片,处理事情才会更顺畅,他们才会更加信任,也更有利于辖区的稳定。
除了日常工作,沈云如一有空就往辖区跑,串串门、喝杯茶、聊个天,把辖区里张三李四家的事当作自个儿的事,有事随叫随到。“其实道理很简单,但是真正要一直坚持做却很难。”由于对辖区熟悉,社区居委会遇到问题也经常找沈云如一起商量解决,把他当社区的“活地图”。
踏遍千山万水 帮助他人圆梦
2018年3月,长兴县公安局实施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沈云如被调至虹星桥派出所,主要从事户籍工作。为了让群众少跑路,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深入辖区,帮助群众办理户籍业务,一来二去就和老百姓“打得火热”,这使得不少群众把埋藏在心中多年的“难言之隐”在他面前“一吐为快”。
虹星桥镇西南村的葛虹(化名)是一位“无户口人员”,这次她主动找到沈云如诉苦。30年前,葛虹因个人原因离开家乡安徽。安徽的家人寻找无果,她因“失踪”户口也被注销,成了无户口人员。
(下转A02版) (紧接第1版)
现如今,已在长兴安家的葛虹没有身份证几乎寸步难行,各类保障也无法享受。在了解到她一家的难处后,沈云如决定帮她找到亲人,并解决户口问题。
“这是我处理过最复杂、历时最久的无户口案例。”没有任何基本身份信息,葛虹自己也记不清了,落户之路困难重重。想方设法寻找线索,沈云如辗转从她的一位老乡口中终于获取了她原籍可能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陈瑶湖镇的线索。
即便有了大致的定位,但要寻找到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一次次调查、对接,一遍遍引导回忆,她只言片语地说出自家村前似乎有一条河,不远处还有一所小学。“这是关键线索。”沈云如立即动身前往铜陵市公安局户口管理大队和当地派出所,一个村一个村筛查,最终确定陈瑶湖镇符合“有河、有小学”的村落共有4个。
6月中旬,江南正值黄梅时节,雨水频繁,沈云如一天内把4个村庄逐一跑遍。在雨中,他举着照片、撑着伞挨家挨户询问,顾不上被淋湿的衣衫,寻找着葛虹的家人。终于,几经波折在官渡村找到了葛虹的亲哥。随后,兄妹两人在电话中相认,沈云如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他长达16个月的坚持不懈也有了圆满的结果。从毫无头绪到成功为其落户,这次的寻亲之旅终于以团圆收场。
历经百转千回 甘为群众跑腿
两年多来,沈云如穿梭在辖区村落、一趟趟跑长兴县政务服务中心、回派出所整理资料、出差外地……他就像永不停歇的陀螺,每天忙忙碌碌,恨不得把时间掰成两半用。沈云如告诉记者,他接触的这些无户口人员,大多数来自云贵川等贫困地区,他们中有些人智力不健全,有些人身体残疾,还有的不能说清自己的原籍地。但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情况,他都要千方百计去攻克。
今年73岁的王自力(化名),自述父母双亡,10多岁就外出流浪,29岁时流浪到了虹星桥镇里塘村,一直以乞讨为生。在里塘村,他一直住在村里的防洪排涝站。如今,王大爷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由于没户口,他连基本的医疗保障都享受不到。得知情况后,沈云如下决心要为他解决好户口问题,然而王自力连自己的出生年月、户籍地都说不清楚,落户之路更是困难重重。
但这一切,并没有阻挡他前进的脚步,他一次次走村入户,一遍遍跑村委会,一份份笔录的制定,几个月的奔波终于形成可靠的证据材料。由于王自力的出生年月无法考证,在给其确认新的生日时,沈云如特意选择了党的生日——7月1日,让他永远记得党的恩情。现如今,王大爷已经成功落户在虹星桥镇居委会,并入住到了虹星桥镇社会福利中心。
“在我办理的这些无户口人员中,他们的年龄和我的父母都差不多。听着他们的故事,看着他们对户口期盼的眼神,我就下定了决心,要把他们的事情当作自家事,一定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正是怀着这样朴素的情怀,沈云如用真情真心解开这些无户口人员的“心头病”。
短短两年的时间,沈云如上门服务群众600多次,解决了33名无户口人员的落户难题,并帮助他们办理了社保、农保、低保,不少人还找到了工作,生活质量明显得到了改善。
“老沈宁愿自己多做点,代群众跑,也不愿让群众反复跑、重复跑。”虹星桥派出所所长张永强告诉记者,“正是有了沈云如这样的老民警带头跑,现在辖区内的户籍窗口工作人员、网格片警、各村的户籍联络员,甚至是普通村民,都积极为户籍问题提供线索、建言献策,我们逐渐形成了一支无形而强有力的户籍解决队伍。”
“为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是我永远不变的初心,也是我工作的动力。听从内心,用心去感受群众的困难、用心去办,坚持总有结果。”沈云如表示,接下去他将继续和户籍队伍的伙伴们并肩作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群众带去方便,践行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铿锵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