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高层之声 | 领导干部话国防 | 聚焦大国防 | 国防广角镜 | 老兵新传 | 军人风采 | 基地巡视 | 国防法规 | 他山之石 | 国防咨询台 | 国教论坛 | 国防文苑
人民防空警报的历史变迁
发布日期:2020-10-09 字号:[ ]


  1950年10月31日,周恩来总理就全国人民防空问题,向毛主席和中央提出请示报告,成立全国人民防空筹备委员会,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的创立。人民防空在抗美援朝的战火中诞生,在经济建设全面展开的大潮中成长,在国家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中快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40多年,人民防空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人民防空辉煌的70年伟大历史进程中,人民防空警报的发展见证了人民防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变迁。

  湖州的人防警报建设,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电动警报与有线控制时期

  1962年6月26日,湖州市人民防空指挥部《关于当前防空工作计划》(湖人防〔1962〕1号)文件中规定,由消防队负责对空监视和施放警报信号。1969年10月,嘉兴地区军地联合战备值班室安装了第一台有线通信警报终端。1972年上半年,吴兴县人防办在县消防队火警瞭望台顶安装了湖州第一台防空电动音响警报器。1982年,在省人防办的大力支持下,湖州主城区安装了警报集中控制台,对主城区的6台警报器进行了集中控制。

  电声警报与无线控制时期

  从2000年开始,湖州人防警报建设正式进入无线遥控和电声时期。当年,湖州市人防办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警报无线遥控试点,架设了中央控制站,安装了无线警报控制器3套,首次实现了警报发放有线与无线双重控制。2002年,安装了首台电声警报,并运用广播、电视发放警报取得成功,开辟了新的警报信号报知手段,实现了警报建设的新突破。2010年5月12日,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进行了防空防灾警报试鸣,在警报建设史上首次发放了防灾警报和警报话音提示,警报覆盖率、鸣响率、完好率均达到100%。2014年开始建设多媒体警报,利用室外LED屏播放警报信号。2015年建成首套地下多功能警报终端,成功将警报信号引入地下防空设施,初步形成了固定与移动相结合、音响与语音相结合、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警报多样报知手段。

  警报融合发展时期

  2015年起,每年“5·12”和“9·18”分别试鸣防灾和防空警报。2018年3月,德清县人防办完成了国家人防办赋予的人防警报报知系统与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对接和国家紧急情况传输系统建设试点任务,以专线专用专管的形式建成人防预警信息发放平台(国突接口)和人防预警信息发放平台(广电接口),达到人防警报系统与国突预警信息发布平台、IP应急广播系统“三网互通”,实现人防警报终端、气象公共渠道(大喇叭、显示屏、群发短信)及广电应急广播等现有资源的充分融合,实现了市—县—乡镇(街道)—行政村警报信号的全域覆盖和精确控制,为有效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使命任务,提供了坚强保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