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湖州  >  改革创新
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
发布时间:2020-03-13 08:46 信息来源:中国湖州门户网 字体:【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全面统筹规划,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全面深入展开,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成果。但从文明发展的进程看,生态文明建设并非以单一的主线独自开展,而是在理论与实践多维度内涵相互交织后酝酿而生。简而言之,生态文明建设既需要“阳春白雪”的生态文化厚德载物,也要有“下里巴人”的绿色生活润物无声,从而共同编织出一张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性的绿色发展网络。

       “阳春白雪”的生态文化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旨归。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生态文化是什么?如何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呢?我们需要认识到,生态文化是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文明、时代精神融合产生的新的文化形态,是标准的中国话语。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软实力,是推进生态文明进程的总抓手,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碰撞出的时代花火。生态文化体系拥有三层境界。第一,它是一种价值体系,其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二,它是人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集合,包含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日常行为规范。第三,它是人格培养和个性塑造的活动过程,主要着眼于绿色生活方式和生态自觉的养成。在实践过程中,生态文化与生态智慧、生态伦理、生态制度、生态产业、生态事业等交互融合,从而将“阳春白雪”演绎为全社会范围内的生态正能量。“下里巴人”的绿色生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范式。绿色生活是落实到社会每一个成员身上的行为准则,对外受社会宣传的熏陶,对内受自我意志的约束。具体的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居民使用绿色产品、参与绿色志愿服务,引导民众树立绿色增长、共建共享的理念。使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而实现广大人民按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方式生活。绿色生活方式的推广是生态自觉养成的必要条件,应当具有通俗易懂、便于领会等特征。以垃圾分类为例,对精细化分类接受程度相对较低的农村百姓而言,腐烂与不能腐烂的垃圾分类方式远比可回收与不可回收更接地气,也更易于推广。在“两山”理念提出15周年之际,湖州应当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况制宜,针对特定受众群体推行“下里巴人”的绿色生活方式,让生态文明建设更接地气,更具成效。

       “阳春白雪”的生态文化与“下里巴人”的绿色生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大抓手。生态文明建设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二者分别代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价值旨归与实践范式。生态文化以价值体系为主导,积淀人类生态实践的文化软实力。绿色生活与生态文化互为一体、相辅相成,以实践范式为路线,打造“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生态命运共同体。只有在生态文化的厚德载物下,绿色生活才能更好地与社会、与公众接轨;只有在绿色生活的润物无声下,生态文化才能够彰显实践魅力。从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发展经验,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抓牢“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共同促进生态软实力与硬实力的相互转化,为我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湖州智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