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争年代,硝烟四起,奋战沙场的将士可歌可泣;和平时期,疫情之中,湖州336名退役老兵再次挺身而出,献一片赤诚,守一方安康。
这群老兵来自湖州织里镇“老兵驿站”志愿者队伍,其负责人是“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州市公安局织里分局织东派出所基础中队中队长陈建如。
“老兵跑腿服务队”让爱不“隔离”
“我曾有20多年的军旅生涯,老兵情怀放不下,创立了‘老兵驿站’,把大家的力量集合起来,一起做做志愿服务,退役不褪色嘛。”在湖州织里镇,他是老兵们永远的“老班长”,是辖区内群众口中热心的“老兵警长”。
大年三十那天,陈建如在单位值班一整夜,刚刚做完半月板成型手术和股骨远端截骨手术,走路疼痛,腰部的旧伤也隐隐作痛。本想着下班回家好好休息,谁知第二天早上他就接到抗击疫情的通知,匆匆回家收拾几件衣服后,立即返回岗位。
时间紧迫,要迅速完成对辖区内所有住户的排查,尤其是统计好2000名外来人口的踪迹。陈建如直接叫上老兵志愿者们一同走访,“老兵们平时为大家做的好事多,信任度、好感度都高。”
“隔离在家,万一没菜没肉、没生活用品,谁会管我们?”“我管!‘老兵驿站’随叫随到!”听到陈建如的承诺,刚刚从外地赶回织里镇的周先生一家终于放下了抵触情绪,安心在家隔离。
随后,陈建如临时从“老兵驿站”抽调43人,组建“老兵跑腿服务队”,通过微信群线上接单,帮助隔离家庭采购蔬菜、药品等物资并送货上门,即便是一盒小小的调料,他们也会用最快的速度回应隔离者,有时候干脆自己掏腰包买单,让人们感觉隔离不隔心。目前,“老兵跑腿服务队”已经服务居家群众852人次。其他老兵则分布在各个卡点执勤、宣传,劝导群众。
4000个口罩免费送
转眼到了2月中下旬,企业复工复产的热潮袭来。作为全国最大的童装市场,织里镇有35万外来人口,是湖州市外来人员最多、集聚程度最高的乡镇。
陈建如辖区内有80多家企业,很多企业职工都在云贵川地区,无法及时回岗。他帮助协调联系了两辆大巴,专程接回云贵川地区职工,保障企业复工。
“复工以来,我听到最多的就是口罩不够用。当时是口罩最紧缺时期,职工上岗,总不能让大家没有防护吧。”正在陈建如琢磨着怎么买口罩的时候,老兵们早已自发启动了募捐。
“口罩和防护服我们也买不到,老班长收下这些钱,凑一凑集中采购些吧,给大家送去。”远在贵州的老兵王斌发来了这样的信息。100元、200元、600元……一条条转账记录出现在陈建如的手机上。
到目前为止,共募集了2.16万元。陈建如和几位老兵一起找渠道购买了4000个口罩,免费送给需要的企业和群众。
当好企业“后勤兵”
企业恢复生产着实不易,陈建如总是跟老兵们说,这时候大家都要扮演好“后勤兵”的角色,关心企业职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织里镇有一项修路工程,正好在陈建如辖区内复工。抗击疫情期间不建议食堂就餐,可以订饭的地方寥寥无几,十几位建筑工人面临着没饭吃的困境。
走访中了解到这一信息的陈建如,立即安排自己知晓的一家酒店,专门为这些工人做外卖,又安排了“老兵跑腿服务队”队员每天为工人送餐。“有时候,我自己去送,顺便了解一下工人们复工后的需求。”
缺人是大多企业复工后面临的难题,湖州创塑新材科技有限公司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这原本是一家生产无纺布的企业,无纺布是生产口罩的原材料。“创塑新材”在2月中旬复工,当时到岗职工不到10%。
陈建如听说后,立即带着老兵们直接赶到“创塑新材”车间,当起了“临时工”,缓解了企业用工不足的难题,保证了2条生产线的作业。
当时交通管制严格,产品有了,怎么运出去也是个难题。陈建如出面牵头联系织里镇政府和织里公安分局,申请到了通行证。日前,该企业第一批生产的口罩发往湖北仙桃,看着远去的货车背影,陈建如如释重负。
如今,辖区企业复工率100%,职工返岗率达93%。企业职工、群众碰到困难,总会求助陈建如。在人们心中,他是坚强的后盾,是值得信赖的“老兵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