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适应疫后消费新需求和新特点,进一步加大消费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用高质量服务供给,培育强大消费市场,按照省委省政府“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总体要求以及“争先创优行动”工作部署,全力构建消费促进体系,推动品质消费、放心消费环境形成,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我市商贸业加快转型、创新发展,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赶超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季目标、月评比、专班干、重激励、争高分”工作要求,攻坚半年度,决胜全年红,推动全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力争增长10%,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限上企业数突破1200家,网络零售额增长15%以上,力争增长20%。
二、重点工作
(一)融入数字生活新消费行动
1.推进数字生活新服务。加快生活服务业数字化,大力发展“网上菜场”“网上餐厅”“网上超市”“网上市场”“网上家政”“网上就业培训”等数字商贸新模式新业态,培育打造一批示范平台和项目。鼓励实体商业通过直播电子商务、社交营销创新“云逛街”新模式,繁荣居家“宅消费”。加快推广农产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服务新模式,创新无接触消费模式,探索发展无人超市、无人商店、无人餐厅等新零售业态。(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县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
2.激发健康消费新潜力。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新型服务模式,拓宽健康码应用,加强对不同人群的分级分类精准跟踪管理,全面推行预约挂号、在线取号、移动支付、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查询、分时段诊疗、药品配送和远程会诊服务。大力发展数据和服务相融合的智慧养老,构建“互联网+家庭式”共享养老模式,鼓励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等家庭服务消费。加快建设智慧体育服务网络平台,打造“运动码”,建设自助式、智能化、数字化的百姓健身房,降低市民健康消费门槛,深度挖掘和释放市民体育消费潜力。(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大数据局、市体育局,各区县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
3.拓宽智能消费新领域。积极开展消费服务领域人工智能应用试点,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扩大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5G+4K”等新技术应用,加快应用可穿戴设备、移动智能终端、智能家居、4K视频终端、医疗电子、医疗机器人、陪护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带动5G智能终端、人工智能服务新消费。加快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扩大4K视频终端用户覆盖面。(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各区县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
(二)打造繁荣消费能级提升行动
4.加快培育新兴消费热点。释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试点城市红利,大力培育进口企业,引进国际商品,促进新型消费。大力吸引一批国内外一线品牌在湖设立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积极引进名企入街、名品入店,满足中高端消费需求。推广扩大网络消费,支持在线餐饮、线上教育、网络诊疗、智慧旅游、数字文娱等服务业电商加快发展。引导个性化定制消费,加快“她经济”“童经济”“老人经济”“夜光经济”发展。推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和实体商业企业资源双向融合,鼓励引进“盒马生鲜”“天猫小店”等新零售模式,全年打造新零售示范标杆企业1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县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
5.加快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鼓励城市中心商圈、商业特色街加快消费场景营造,对标“十大城市标配”,深入推进长兴东鱼坊等3条省级高品质步行街、湖州状元街等12条区域特色步行街建设试点和培育。推进长兴东鱼坊、湖州爱山广场和南浔东大街改造提升工程,完成试点(培育)验收评估,积极打造全省特色样板街区。鼓励有条件的街区加快数字化改造,提供全方位“数字生活”服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建设局,各区县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
6.谋划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积极开展夜间经济试点城市申报培育,打造一批具体湖州特色的夜经济生活集聚区。加快构建“夜购湖品”“夜品湖味”“夜赏湖韵”“夜乐湖城”特色产品,着力打响“湖城夜百坦”区域品牌,全力打造浙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夜间经济城市,为高质量赶超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深入开展“百县千碗湖州味道”单位认定,将夜间经济培育成城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新动力、新引擎。(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体育局、市建设局,各区县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
(三)助力消费市场开拓行动
7.释放城乡汽车消费潜力。贯彻落实汽车以旧换新和下乡惠农政策,深挖农村汽车消费市场潜力。扩大二手车市场流通,努力挖掘汽车后市场服务潜力。创新汽车消费服务,拓展线上线下购车渠道,鼓励品牌汽车经销商提供网上看车、送车试驾、到店交付等服务,大力举办各类汽车消费节。(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经信局,各区县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
8.加快出口转内销。组织开展“湖州商品交易会”,推动我市重点商场超市设立湖州优质外贸产品展示销售区域,帮助我市外贸企业转型“外销内销”并行销售模式。积极引导中源、永艺等重点企业利用产品优势、研发优势,建立国内品牌和营销渠道。支持妮素科技等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加大进口力度,用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平台,将全球优质商品引进国内,增加高品质、多样化的商品供给,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个性化商品选择。(责任单位:市商务局、湖州海关、市经信局,各区县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
(四)实施批零改造提升行动
9.深化批零改造提升行动。依托省级批零改造提升试点,加快推进50个重点商贸项目建设,靠前指导项目用工、物流运输等协调保障工作,确保各建设项目安全、有序,促进商贸业投资稳步增长。结合“三服务”活动,开展企业走访和调研,重点跟踪服务龙之梦、京东等大项目、大平台的落地达产和竣工开业情况,全年完成商贸业有效投资85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各区县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
10.加快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结合国家和省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大力推动省级批零改造提升,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向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推动商贸特色产业集群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建成具有湖州特色的现代供应链体系,全年力争打造供应链电商平台10个,培育供应链行业龙头企业10家,超500亿元产业集群2个。(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人行、市市场监管局、市银保监局,各区县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
11.加快构建便民消费网络。强化城市社区商业网点规划,加快浙北便利、老大房、鲜绿多微市场等社区便利店、生鲜店建设。支持新建社区打造邻里中心、老社区改造建设邻里街区,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满足居民日常消费需求。引导餐饮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开展个性化、订制化送餐服务。增加养老、托幼、教育、健康等领域优质供给,拓展“互联网+生活服务”。大力振兴乡镇商贸,支持浙北、星火等城市商贸企业拓展乡镇、农村市场,着力构建城乡高效配送体系,打通消费“最后一公里”,全年创建省级现代商贸特色镇5个、商贸发展示范村10个。(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建设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各区县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
(五)推进放心消费优化行动
12.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建设。改善消费法治环境,在食品安全、网络消费、电视购物等重点领域开展法规标准制定和宣传。加快推进放心消费建设,拓展重点商圈放心消费单位覆盖率,培育发展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完善消费市场监管体系,深化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快商务执法整合划转。加大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打击力度,营造放心消费环境。(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商务局,各区县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把提振消费工作作为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湖州市消费专班工作方案》,各牵头部门要制定工作推进方案,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要创新消费体制机制,完善消费工作指标评价体系,确保消费进一步回稳向好,切实发挥消费基础性支撑作用。
(二)落实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促消费政策,千方百计为促消费工作优化资源配置,创造政策红利,形成政策叠加效应。要不断深化“三服务”活动,加大惠企政策兑现速度,加强各项物资保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三)强化考核激励。将促消费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度重点工作清单,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强化督查考核。通过月评价通报、季核查比对、年考核考评等方式,强化考核激励指挥棒作用。
湖州市人民政府
2020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