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骄阳似火。2019年八一建军节前后,在湖州这块热土上当过兵的原陆一军军直舟桥连30余名战友和家属,分别从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湖北出发,集结在第二故乡湖州市的安吉县大荷山庄。
三、四十年前,我们在湖州的军营服役,在安吉野营驻训,认识了全国闻名的竹乡——安吉,也见识了贫困落后的山村。三十多年后,我们再次踏上安吉大地,满眼是秀美的山林溪水、休闲农庄,到处是“金山银山”。
我们愉悦地穿行在山间溪流旁,流连忘返;我们在民宿农庄里品安吉白茶,心旷神怡;我们陶醉于竹海,呼吸清新润肺的空气,听鸟语闻花香;我们登高望远,竹海波涛汹涌,村舍庭园如画,群鸟齐栖林尖,稻禾平整葱绿,好一派四季如春的江南风光。
这里的村舍依山傍水,夏日里依然清风凉爽。
( 一 )
30日下午,在湖州和安吉战友俞肃、张设徳的安排下,我们慕名前往余村参观。
余村地处天目山北麓,是安吉西南天荒坪镇的一个小山村,因天目山余脉——余岭而得名。
余村村域面积4.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0亩,人均0.55亩。现有280户,一千余人。
走近余村,村口矗立的石碑上,上面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红色大字,十分醒目。
村里的导游带我们参观余村,一路解说余村三十多年的变化——
余村的山里分布着优质的石灰石资源,上世纪八十年代, 人们靠山吃山,采石矿、造水泥、烧石灰,一度成为安吉县上规模的石灰石开采区。全村一半以上家庭有人在矿区工作,矿山给余村每年带来300多万元净利润,成为全县的工业村、富裕村。
可是,好景不长。村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与矿山经济结伴而来的是溪水污流、水土流失、树叶蒙尘、粉尘蔽日。村民们不敢开窗、无处晾衣,无法呼吸到干净的空气。恶劣的生态环境,使所谓的矿山经济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余村开始陆续关停矿山和水泥厂,村集体经济收入一下子掉到20多万元,许多村民失去工作和收入,对未来感到迷惘。
2003到2005年间,村里开始封山育林、保护环境。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
余村人下决心封山护水。关停全部矿山和水泥厂,挤出所剩不多的集体资金修复冷水洞水库,拆除溪边所有违章建筑,把竹制品家庭作坊搬进工业区,统一管理、统一治污。余村把全村划分成生态旅游区、美丽宜居区和田园观光区3个区块,投资建设荷花山景区,率先建成安吉美丽乡村精品村。
如今的余村,是中外游客重要的探访之地,是党政单位重点学习之地。绿色,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今天,余村是国家4A级景区、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
余村先后摘得省级民主法治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等殊荣。
余村成为安吉、湖州、浙江新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典范。
2019年,全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79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959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21万元,是远近闻名的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 二 )
安吉产竹,素有“中国第一竹乡”之称,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安吉是我们当兵时驻训过多次的地方,对这里的以往,我们十分熟悉,十分怀念。离开部队三十多年里,我们常常夜里梦见在安吉水库架桥、操舟〈橡皮舟)、游泳,那是我们训练的必修课。还在山间碎石公路上学习驾驶,在河滩上温习汽车保养、维修理论……
1980年5月下旬,我和朱春平、李胜名等舟桥连战友,选送到陆一军后勤部汽训队学汽车驾驶,我的师傅是我的本家班长孙长江。每个班有个学员组长,我是当兵第二年学开车,属于老兵,自然当上了组长,驾驶训练时,本家师傅多有关照。
汽训队路训地点在安吉县,驻扎丰城农村。当地盛产毛竹,改革开放的初期,老百姓尝试编些竹器,发展经济。1981年,丰城改名孝丰。
对于孝丰,我们的印象深刻。我淸楚地记得,我们驾驶驻训时的安吉洛四大队,山路弯弯,路边小河溪水长流,水很清很浅,河床里都是石块,河滩上或一段杂草丛生,或一段为沙石,山里以毛竹为主的植被茂密,耕地不多,百姓清贫。
汽训队学员新战士多,一到周日休息,便去照相留影,皈山洛四沿途河滩、荒坡地,自然成为学员们的取景地,走一路拍一路,悠闲自在。
几个月驾训生活紧张又快乐!
今天我们看到的孝丰、安吉,显然已不再是原来的孝丰、安吉,农村也不再是从前的农村模样。仅从2005年到2019年,安吉县财政总收入从7.18亿元增长到53.6亿元。
今天的安吉,满眼的绿水青山,最热闹的莫过于每天接待四面八方来此享受农家乐的客人,上海及周边城里人甚至把这里当作自家的后花园,来度夏、来悠闲,享受这里的清风,眼见绿,心生花。据说,全县共有三千多家农家乐,从业人员达30万人,年收入若是换成金子银子,想必真能堆成一座座金山银山!
我们居住的农庄老板介绍,一年四季,到安吉度假的人络绎不绝,很多农庄要提前几个月预约。我们此行落坐的大荷农庄,就是两个月前预定的。
我们在安吉度过了四天时间,亲身体会到了绿色安吉的魅力,梦里湖州,梦里安吉,梦里孝丰,都不及眼见的美好。
( 三 )
我们当兵时的营区在湖州,这里留下了我们青春的记忆。我们在南浔古镇协助长影拍电影,在长兴太湖上用门桥、汽艇机动拉练,在安吉汽车驾驶复训、渡河训练,在德清抗洪抢险……那些年,连队在抓三大条例教育的同时,一直坚持军民共建、学雷锋活动。我们部队经常上街打扫卫生,雪天铲雪,支援地方重点建设,组建高跷队参加春节军民联欢活动等等。在第二故乡,我们努力塑造好人民子弟兵的好形象。
这一次,我们战友重返第二故乡湖州,在安吉集合,先后参观了余村、中国大竹海、天荒坪电站等著名景区。我们还回到了老连队营区,寻找当年站岗放哨的地方,寻找摸爬滚打的训练场的印痕。我们曾在这里服役,大家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几年,在湖州这个第二故乡战斗生活,与湖州人民心连心,一家亲!
特别是在安吉的日子里,我们深切体会到安吉之巨变。大家呼吸绿水青山间的清新空气,体验金山银山间的农村新旅游、农家乐,听当地战友介绍安吉农村由穷变富,由污染到治理,由穷山臭水变成绿水青山的深刻变化,我们无不欣慰,为之骄傲!
这里是第二故乡,是一个令老兵们神往、又令人思念的地方。
牵挂若在,守望就在。几十年过去,无论走到哪里、身在何处,我们都情系湖州和安吉,这里的每一点变化,我们都会发自内心地充满喜悦;这里的每一个进步,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到自豪、感到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