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高层之声 | 领导干部话国防 | 聚焦大国防 | 国防广角镜 | 老兵新传 | 军人风采 | 基地巡视 | 国防法规 | 他山之石 | 国防咨询台 | 国教论坛 | 国防文苑
一个老兵警察
发布日期:2020-06-29 字号:[ ]


  这是一个新时代的民警,他用实际行动维护着那一抹“警察蓝”,他的人生格言——为人民服务。

  他是一名社区民警,他就是织里分局织东派出所“轧村警务站”站长陈建如。

  十年前,陈建如从一个青涩懵懂的新兵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在部队,勤学苦练,敢挑重担,练就一身过硬本领,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指战员。并圆满完成汶川抗震救灾、西藏维稳、新疆处突等任务。

  十年后,陈建如面对优越的转业条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从事警察的职业,并且,主动要求到最基层的岗位工作。

  从警十年,他走破了5双鞋子,行走300多万步,走访7000余人次,记录了11本笔记本,接听8000多个群众电话,帮助解决实际困难800余个。他始终秉持一颗永恒向党的忠心,以集体利益为重,服从大局,以坚定的信仰和良好的作风,影响着身边的民警及辅警,同时,还感染着身边的转业干部和退役军人。

  在他的一本记事本中,有这么一句话“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子弟”。

  是的,当陈建如从“军绿蓝”转化成“警察蓝”,从一名部队领导的身份转化成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时。他依然满怀对公安事业的热忱,扎根基层,牢记社区民警的职责。陈建如常说“我的一切都是党给予的,是党培养了我,我们绝不能忘记党恩,再苦也不能向组织提要求,再累也不能给组织添乱。”

  陈建如刚到轧村警务站工作时,就用半年的时间,摸清了片区的基本情况,走访了各个社区的民居及大小企事业单位。做到“基础要素底数清、情况明、掌控实,”。针对织里童装市场的特点,外来人员成分复杂、矛盾问题频发、物业管理不到位的情况,积极与政府协调沟通,在最短的时间里,推进辖区的香圩墩童装产业园的智能设施建设,建成“人脸识别、指纹门禁、智慧消防”安防设施系统。被评为湖州市第一批“无贼网格”,成为浙江综合童装示范样板区。

  当陈建如得知辖区军队转业干部及退役军人生活不如意时,及时地做好帮扶工作,并依靠警务站的优势,组建了“老兵驿站”。针对辖区一些退役军人家庭特殊情况,进行沟通交流、解决实际困难,给予关心照顾。就这样,“老兵驿站”逐渐成为辖区退役军人的精神家园,陈建如发动老兵组建了帮扶小队,通过“以点带面,以面带片,”的方式,真心实意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为群众排忧解难。陈建如坚定的信念和良好的作风,深深感染着58名老兵志愿者,积极学习他对事业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铸就不朽警魂,永葆政治本色,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2016年腊月,正当陈建如悲痛地跪在河南老家父亲的灵堂前时,一个电话响起“陈警官,我们来看你了,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吗?”几名在织里打工的群众,冒雨驱车六百多里路赶来帮忙,这让七尺男儿的陈建如再也忍不住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是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正因为陈建如把群众当作朋友、亲人,在群众的眼里,陈建如自然就是自己的朋友、亲人,这就是群众给予陈建如的社区工作的认可和肯定,对失去父亲的陈建如来说,带来的就是一份真心实意的温暖。

  有收获,就有付出。在陈建如一如既往地扑在社区工作中,却忽视了自己的家庭。妻子因患病在家,女儿上学,全家仅靠陈建如的工资维持生活。为了照顾到妻子,陈建如将妻子接到警务站,一边可以照看妻子,另一边让妻子顺便帮他一起做服务群众的事情,被当地群众亲切的称为“夫妻警务站”。他始终坚守原则,以实际行动维护退役军人和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在执法中,坚持一碗水端平,让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和正义。

  他,是全国200万民警中的一员;他,是社区基层中的一位普通民警,陈建如始终牢记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

  陈建如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中,谱写着不平凡的事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忠诚的品质守护着社会的和谐,让一个平凡岗位闪耀着不平凡的光辉。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镌刻着身为共产党员的担当,让那一抹“警察蓝”,成为百姓心底最安全的象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