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河长制发源地 打造河长制样板地
长兴绘就碧水蓝天新画卷
长兴地处太湖之滨,境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这些年来,长兴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将生态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发展优势。继2003年在全国首推“河长制”后,不断推动“河长制”工作提档升级,大力推进三大水系整治工程,高标准谋划美丽河湖建设,绘就了一幅碧水蓝天新画卷,为县域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夏季气温高,河内有白色垃圾漂浮,藻类过盛等问题要一一记录,及时打捞、清除泛滥的水生植物,防止水体污染,同时向广大村民宣传水体保洁的重要性非常重要。”每天巡河一小时,对于长兴县林城镇午山岗村党总支书记鲁贤龙来说,早已成为习惯。作为村级河长,他成立的“河小青”队伍,青年党员、村民代表、年轻民兵参与其中,他们义务巡逻,守护着村庄的河道环境。如果遇到生活污水违规排放等问题,他会及时以“文字+图片”的形式上传至“河长APP”平台,由平台管理员根据问题分类及时分解至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
在泗安镇仙山湖湿地,每到傍晚,近千只白鹭都会在这里栖息;在李家巷镇石泉村,治理后清澈的溪流与古村落、古桥、古牌坊相映成趣;在虹星桥镇郑家村的虹星湖,3D彩绘倒映湖中,湖上新架起的2座长吊桥,成为了网红打卡点……
这些年来,长兴的河长们肩负沉甸甸的责任,把治水放在了心上,表现在行动中。“河长不是一个职位,而是一种责任,完不成任务就要追责。”长兴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月通报巡查指标,每季亮晒项目进展,每年开展年度述职,该县将河湖长履职情况纳入综合考核与领导干部个人考核范围。
2020年3月,为更好地保护太湖流域水环境水资源,长兴县检察院会同县“治水办”、县“河长办”联合出台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协作配合的相关意见,实现对全县547条河道的检察全覆盖,深度开展涉太湖流域环境资源保护协作。
“借助美丽河湖建设契机,依托老城区改造、美丽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和睦塘周边河网水系贯通、沿线特色文化公园众多的优势,注重城市自然生态、水景观文化与亲水宜居的融合,对和睦塘周边河网水系进行景观提升和节点改造,提升河道整体面貌和亲水性,助力打造长兴‘山水花园城’。”县水利局河湖管理科科长吴贤敏介绍,2020年该县选取和睦塘港、西苕溪等河道作为示范河湖创建对象,争创第三批省级美丽河湖。而在此前,该县北横港、杨林涧、仙山湖已经成功入选省级美丽河湖名录。
目前,长兴辖区内有规模河流547条,共落实各级河长、湖长646人,小微水体塘长、渠长、涧长2029人,全县共设置河长公示牌1841块。同时,公安部门落实“河道警长”,县妇联设立“巾帼护水岗”,团县委聘请“青年民间河长”,牵头部门各司其职,协助河长推进河长制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