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湖州  >  改革创新
联星村的“致富密码”
发布时间:2020-08-07 14:40 信息来源:湖州日报 字体:【

绿了村庄 富了农户

联星村的“致富密码”

 

  ■村庄名片:

  联星村地处德清县乾元镇东南部,村域面积4.4平方公里,下设20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农户650户,总人口2400多人。

  从一个负债村,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2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接近4万元,联星村村民用勤劳的双手打了一场翻身仗。该村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户是种菜专业户,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中国和美家园”精品村等荣誉称号。

  H记者 陆志松

  “昨天下了一夜雨,蔬菜基地内的雨水不知道有没有及时排干?”前不久的一天,联星村党总支书记沈伟明早早地来到村里的蔬菜基地,发现低洼的大棚仍泡在水里,立即安排人员将20座泵站打开,争分夺秒排干积水。

  “这700亩蔬菜基地,可是270户村民的致富源泉啊!我一刻也不敢大意。”沈伟明说,1995年,他刚上任村支书时,县政府正鼓励各地发展菜篮子工程,村委班子决定试一试。

  开始谁都不敢踏出第一步,村民担心:菜种出来卖给谁?万一赔了怎么办?沈伟明二话不说,先在自家承包田里种上了蔬菜,村干部们也跟了上来,渐渐地,有3个小组的村民加入种菜大军。

  “那时规模都很小,加上技术不到位,效益也不怎么好。”沈伟明说,后来村里重点建设蔬菜园区的基础设施,包括路、渠、泵站、大棚等,菜农的三轮车都可以开到田头了。便捷的生产环境,加上种菜技术的积累,菜农的收益一年比一年高。

  村民冯宝龙,种了8个大棚,每年收入约30万元。33岁的青年党员胡元刚,从部队退伍后,买了一辆大货车,专搞蔬菜贩运。他从菜农手里收购各式新鲜蔬菜,清洗整理好,制作成“净菜”送往杭州的超市。在他的带领下,村里有五六个农户加入了贩运队伍。

  目前,联星村有7个小组在种蔬菜,总面积1100多亩。虽然种菜辛苦,但收入稳当,90%种菜户在县城武康买了商品房。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75万元。650户村民中,拥有轿车1000多辆,户均超1.5辆。

  在联星村,村强与民富是相伴相生的。2019年,联星村经营性收入202万元,在德清东部成了“明星”。

  这一切,同样得益于当年的一个举措。

  沈伟明清楚地记得:那时,村里穷得叮当响,办丝厂与砖瓦厂,因同质竞争太激烈,总共负债80多万元,而当时村集体年收入仅2.3万元。

  面对这样一副“烂摊子”,当过兵又有经营头脑的沈伟明清醒地认识到:为村民办点实事,干部才有威信。而做实事,必须要发展集体经济,没有经济保障,将一事无成。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摸底,一张发展集体经济的蓝图在沈伟明心中徐徐展开。

  “村里要办建材市场啦!”消息传开,仍有许多村民不相信:哪来的钱?今年76岁的村民高桂凤回忆说,当时她是村里的出纳,为了办市场,镇工办、工商所,她都去借过钱。

  不久,一家以经营装饰建材为主的“联星建材市场”在桐德公路边开张了。“开张时占地仅10亩,投资也只有十几万元。”沈伟明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村里小心呵护,已稳步发展至占地42亩,40个经营户,3000平方米仓储,综合投资230万元,销售范围覆盖到全县大部分乡镇。而村里每年经营性收入超过万元。

  随着乡村振兴的实施,去年7月,联星建材市场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期,一期改造投入1200万元,已基本完工。二期投资3800万元,今年10月动工,明年底完成。“明年是建党一百周年,联星村将以‘村集体资产超1亿元,年经营性收入超500万元’向党献礼。”沈伟明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