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数据显示,青少年抑郁障碍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发病率达2%至8%,男女比例相当。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怎么会抑郁?为此,记者采访了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身科副主任医师耿松,让他来分析、支招。
“青少年抑郁障碍有别于成年人,早期往往难以被发现,往往是在孩子出现自残等极端行为时,父母才发现送医。”耿松说,每当在接诊中看到孩子双臂上的伤痕,总是让人感慨不已。而在和家长交谈中,家长往往单方面地认为孩子可能是学习压力过大,与同学关系不好,甚至会说这些都是孩子自找的等过激的言语。家长一定要记住,爱的本质应该是成全,是理解,家长和孩子要一起成长。
耿松分析,青少年抑郁症各年龄阶段特点不同,主要以情绪症状、思维症状、意志行为、躯体症状为主,表现为易激怒、易烦躁、爱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各种躯体不适,如胃难受、胸闷、心慌等,有的甚至不愿上学、不服管教、对抗父母,离家出走,酗酒等,严重时会出现冲动自残、言语暴力等行为。但是,自责、自罪并不多见。
“青少年产生抑郁倾向主要的因素有父母分居、离异,父母的不关心或长期争吵,学校人际关系不良等。”耿松说,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抑郁的倾向,要注意以下四点:首先不要做无知的父母,如果你给的爱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那只能让孩子离你而去。第二不要试图改变对方,有时无声的陪伴会更好。第三,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努力成为孩子的好朋友。最后一点,不要做对错型父母,不能对孩子说“这样做错的,那样做才对,听我的……”诸如此类的话语。
“我想和得病的孩子说,得了抑郁并不是说明你性格懦弱、意志薄弱或是矫情,只是各种原因促使你大脑功能失调才导致情绪出现问题,可以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耿松说,其次,要学会容宽、善待自己,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和精力。不要什么事都一个人扛,学会定期清空内心的情绪垃圾,比如哭一哭、喊一喊、写写日记等,把情绪发泄出来。要尝试和父母做朋友,以心交心。当心情糟糕时,有意识地把它转移到可以替代的事情上去。
您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烦恼?你有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哪些疑问?都可以随时拨打心理援助服务热线96525、关注“健康湖州”微信公众号、下载“健康湖州”手机APP或登录“湖州市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平台”网站,专业人士将为你提供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