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假期已经结束,回归到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为让学生做好充分心理调适,迎接新学期挑战,昨天,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宋国华,让他为广大学子支招。
“在假期里,很多同学养成了晚睡晚起的习惯,上学后,最直观的改变要从调整作息时间开始。”宋国华说,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开学后的作息时间,在开学前一周左右开始,逐步改掉睡懒觉的习惯,树立时间观念,在家的作息时间尽量向学校作息时间靠拢,这样才能在开学后尽快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
上学该收心了,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意识,但是往往越想着收心就会越焦虑。“因为有些学生在假期放松惯了,现在突然要进入学习状态,就容易感到既忐忑又心烦,产生焦虑心态。”宋国华建议,这个时候,同学们要放平心态,不要过于紧张焦虑,从一些容易让自己静下心来的事情做起,比如,听听音乐、看看书、练练字等等。慢慢收心,平稳衔接。
记者在连日来的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学校推出了应对举措,助力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比如,让孩子制订学习计划、立一个小目标等。“调适心态的一个快速有效的方法便是制定学习计划。”宋国华说,新的学期,绝大多数同学都升入了更高一级的年级学习,也有很多同学是从小学升入初中、从初中升入高中。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学习任务,孩子要树立学习目标和自信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期计划,计划要针对实际,切实可行,让自己逐渐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学生时代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的困惑,比如说感到学习压力大、感到和同学难以融洽相处,或者感到父母不理解自己,等等。”宋国华说,“如果遇到了这些困惑,孩子们要勇敢面对,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如果依靠个人的力量难以解决,就寻求同学、老师、家长或专业机构的帮助,我们的热线电话96525全天候接听。存在心理问题并不丢脸,也不可怕,它是心理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学会如何面对并最终解决心理问题,才能保证心理健康、快乐成长。”
记者了解到,为更好守护湖州老百姓心理健康,我市推出了全方位的线上服务,有需要的市民可以拨打24小时心理援助服务热线96525,关注“健康湖州”微信公众号、下载“健康湖州”手机APP或登录“湖州市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平台”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