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湖州市绿色金融促进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公布实施新闻发布会召开,对《条例》制定有关情况进行通报,介绍拟贯彻实施《条例》的具体准备情况及安排。据了解,《条例》 是全国地级市首部绿色金融促进条例,将于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
2017年6月,湖州市成功获批全国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近年来,湖州市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试验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形成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湖州实践”。
《条例》共七章四十五条,分为总则、产品与服务、碳减排与碳金融、标准与数字化改革、激励与保障、法律责任和附则。主要内容如下:
发布会现场, 发言人还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作了回应。
问:
《条例》主要具有哪些特色、亮点?
据王武良介绍,《条例》主要的特点和亮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坚持市场主导,推动改革创新
《条例》坚持市场主导,注重发挥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和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作用,有效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条例》设立“产品与服务”专章,全面涵盖不同市场主体所提供的各类产品与服务。比如,《条例》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开发绿色信贷产品,降低绿色信贷融资成本,扩大绿色信贷规模,提供绿色信贷便利;支持企业和金融机构依法发行绿色债券,促进中长期绿色投资;鼓励保险业金融机构创新绿色保险产品;鼓励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依法开发绿色金融产品,提供绿色金融服务。
推进节能降碳,助力达峰中和
《条例》将发展碳金融、落实碳减排的相关要求入法,助力湖州市高质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立足于全局,《条例》要求市、区县人民政府发挥整体推动作用,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等领域,运用碳金融工具促进碳减排。着眼于重点,《条例》结合湖州市探索实践,围绕重点单位节能降碳、固定资产项目碳排放评价、绿色低碳建筑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绿色金融发展等内容,对相关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和推广作了倡导性规定,并着重强调了政府及其部门、中央金融管理部门驻湖机构的支撑作用。
突出标准引领,夯实发展基础
完善的绿色标准评价体系,是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条例》针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以及产品服务的规程和制度,明确了各有关主体推广落实或制定实施的职责,并要求市场监管部门作为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指导和监督;针对绿色评价多元化而带来的结果不统一问题,要求市金融工作部门会同中央金融管理部门驻湖机构,建立绿色融资主体评价体系,应用部门绿色评价结果,开展统一的融资主体绿色评价;针对绿色评价信息共享不及时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及时通过绿色金融服务平台等进行披露。
固化实践经验,彰显湖州特色
《条例》聚焦湖州市实践,在条文设计中凝聚湖州智慧、彰显湖州特色。《条例》提炼、固化湖州市推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经验,强调“规范和优化保险服务,促进投保主体加强风险管理”,在传统的保险保障之外,有力督促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将湖州市正在实施并已取得良好成效的工业“碳效码”评价入法,加强工业碳排放评价管理;借鉴湖州市已有创新实践,要求建立绿色融资主体评价体系,并将地方立法与绿色金融的国际先进理念相衔接,引入环境、社会、治理三维评价体系,着力推动绿色融资主体的科学、系统评价。
注重正向激励,强化制度保障
绿色金融的改革创新,既需要市场主体广泛参与、共同推进,同时也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实干担当、促进引导。从激励的角度,《条例》要求市、区县人民政府根据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评价结果,对金融机构给予褒扬激励,设立绿色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以促进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发展,并要求地方金融管理等部门宣传、落实绿色金融激励政策。从保障的角度,《条例》要求市、区县人民政府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纳入财政政策体系,以强化财力支持;加强对绿色金融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并完善相关机制,以强化智力支持;建立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机制,以强化风控支持。《条例》还对人民法院依法推进绿色金融纠纷案件专业化审判、人民检察院依法提出检察建议等作出规定,以强化司法支持。
问:
《条例》设立“标准与数字化改革”章节,对支持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创新绿色金融数字化应用等作出规定。 市金融办 在落实《条例》有关规定,推进绿色金融数字化应用等方面将如何探索?
黄丁伟介绍,下一步,市金融办将围绕企业、个人、金融机构三大主体,创新和完善绿色金融数字化应用。
围绕企业绿色金融服务
围绕企业绿色金融服务,市金融办将推动“绿贷通”跨代升级。以绿色金融改革面临的痛点、难点和短板为切入点,在原有“绿贷通”应用的基础上,打造集ESG评价、低碳画像、融资服务、政策支持、风险处置为一体的绿色金融全生命周期服务的供给,实现绿色低碳画像精准化、绿色金融产品集成化、绿色金融定价差异化、投融资对接智能化,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围绕个人绿色金融服务
围绕个人绿色金融服务,市金融办将加快建设“绿金宝”个人绿色金融服务应用。通过构建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重点碳减排场景,描绘个人绿色低碳画像,建立个人碳币体系,打造个人碳账户。同时,配套贷款、保险、理财等绿色金融服务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引导居民绿色低碳生活,促进形成低碳发展的良性循环。
围绕金融机构服务
围绕金融机构服务,市金融办将建立“金融数据专题库和数据中台”等数字基础设施。依托湖州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推动金融信息资源集约采集、深度融合,建设金融数据专题库和数据中台,打造计算服务、数据应用、模型分析、数据共享等功能模块,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和金融数字化平台建设提供高效、便捷、可信的数据支撑、以数字化改革加速绿色金融改革,实现金融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
问:
为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市人行 将如何支持个人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据了解,近年来,市人民银行一直高度重视绿色金融理念在社会公众中的普及应用,积极创新个人绿色金融应用场景建设,引导全民共同参与绿色低碳生活,真正实现个人参与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目前,部分银行机构已创建个人碳账户,将居民个人参与绿色循环、绿色出行、绿色支付、绿色文明等行为量化为碳积分,并依据碳积分值创新个人绿色信贷产品,优化金融服务,实现在绿色低碳场景应用。
张一兵介绍,下阶段,市人民银行将基于个人碳账户进一步丰富完善金融场景,通过搭建个人碳账户平台,实现个人碳积分在跨银行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交易流通。通过配套推出信贷优惠政策,加强个人碳账户价值转化,激励银行机构基于个人碳账户创新融资产品服务,支持农家乐、民宿生态治理、垃圾分类智慧化管理等绿色场景,鼓励引导个人购买环保材料、节能家电等绿色产品,实现绿色低碳消费。
问:
为助力湖州市高质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条例》专设“碳减排与碳金融”章节,其中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实现自身运营和投融资业务碳中和作出规定。市银保监局将如何推动此项规定落地?
《条例》的出台,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地方法治化建设,激发绿色金融改革动力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冯玲莉介绍,湖州银保监分局以“一大行动三大体系”,积极推动辖内银行业加快自身运营和投融资业务的碳中和,认真贯彻落实湖州市绿色金融促进条例。
开展“6+1”专项行动
制定银行业保险业支持“6+1”重点领域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重点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等六大领域以及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简称“6+1”),从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完善绿色金融组织架构等路径出发,明确16项重点任务,形成38条差异化金融支持具体举措,要求银行保险机构深化绿色金融服务,助力湖州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创设碳中和银行标准体系
从银行自身运营和投融资业务两个方面,明确“碳中和”银行建设规范,形成“1个规范2个指南7单机制”的绿色金融服务标准体系,即《碳中和银行星级网点建设规范》《湖州市银行信贷碳排放计量方法指南》《银行机构自身运营碳盘查指南》和碳中和银行授信管理“七单”机制。其中“七单”机制是指单列信贷规模、单设信贷审批通道、单列资金价格、单设风控指标、单列绩效考核、单列产品服务、单列信息披露,将碳表现纳入授信管理全流程,建立具备适配性的碳金融与服务管理机制。
打造碳中和银行数字体系
加强数字化改革引领,打造碳中和银行的数字化平台,建立绿色金融监管综合信息系统,进行绿色银行监管评价,开展银行自身运营及绿色融资业务有关碳排放量的数据监测,强化转型期金融风险管理。
创新碳金融产品服务体系
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导向,推动银行机构开展多层次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创新。目前,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已经打造了“零碳建筑贷”“能源碳效贷”“工业碳惠贷”等一批特色碳金融产品2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