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正厅
“江南红村春华秋实,浙西烽火金戈铁马。”日前,记者再次来到位于长兴县煤山镇温塘村的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纪念馆陈列展览主要介绍了自1943年秋新四军来到长兴,到1945年10月离开北上这段时期,新四军开辟浙西抗日根据地,巩固、扩大苏浙皖边抗日根据地,打通与浙东联系的光辉抗战历史。 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的馆舍是清代咸丰年间的古建筑,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这座典型的徽派建筑在抗战时期成为新四军一纵队司令部,该旧址于1961年被公布为浙江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6年建立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文物保管所,1985年由江渭清题写馆名,正式建立纪念馆。 2001年6月25日,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含15个点)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5月被中宣部授予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自1976年开放以来,这片红色的沃土已接待全国各地观众约860万人次。 走进这个有着“江南小延安”之称的纪念馆,敬畏和钦佩之情油然而生,一段段光荣历史,一段段峥嵘岁月,仿佛把记者带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走进正门,粟裕等5位新四军领导铜像矗立在正中间,正墙上陈列着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分布图,分布图上方挂有叶飞同志题词:“军民团结,无往不胜。”1000平方米的展厅收藏和陈列了350余件革命历史文物、560余张历史珍贵照片。 “这里是粟裕将军心里一直念叨的地方,也是他当年光辉岁月的重要一部分,他过世后,一部分骨灰就安放在此处。”该馆馆长陈峰平告诉记者。 3月5日,在记者蹲点采访时,遇到了一群“红领巾”,他们在长兴县公安局“最美基层民警”沈云如的带领下,通过参观纪念馆、听英雄故事、学唱红歌等环节,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陈峰平的指引下,记者来到煤山镇仰峰村的一幢清代光绪年间的老房子。1945年1月,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成立时,这里是司令员粟裕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如今,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秘密通道,紧急情况时可以转移。”“这幅画面展示的是当年粟裕的夫人为群众缝被子”“这是粟裕教群众认字”……在民间文保员韩雪琴的介绍下,一幕幕粟裕及其家属与当地群众之间的情谊画面,一一出现在记者脑海中。 在仰峰村,家家户户都能或多或少地说出当年与新四军结缘的故事。一张张黑白照片、一件件历史文物,记录了革命先辈们挥血舍命的崇高形象,让这段红色记忆在每位参观者体内流淌。
2917865-6876-1-国防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