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州资讯  >  社会民生
创新渣土偷倒监管模式
发布时间:2021-03-03 09:05 信息来源:中国湖州门户网 字体:【

访市人大代表杨琦丹

       “近年来,全市严打渣土偷倒行为,不断加大查处力度。然而在这种高压态势下,我们发现仍存在渣土偷倒行为,并且偷倒方式有所变化。”市人大代表、吴兴区东林镇公共安全监督管理中心工程师杨琦丹向记者表示,要进一步创新监管模式,加大监管力度,让各类渣土偷倒行为无所遁形。
  渣土(非工业生产来源的废弃污泥、土壤等)是产生扬尘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易引起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杨琦丹在调查中发现,有些不良企业和不法分子利用渣土日常监管的漏洞和盲区,将渣土先通过水路运输到隐蔽的帮岸或河堤,用打浆机把渣土和河水混合搅拌形成泥浆水,再进行偷倒。对此,她深表担忧,“泥浆水运输、倾倒隐蔽,不仅影响范围会扩大,而且污染风险会随之增加。”
  杨琦丹提出:一方面要发挥基层综合治理网格作用,加大陆上非法泥浆搅拌点的巡查和打击力度。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航道探头、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扩大航道巡查范围和对象,发现可疑渣土运输船只,立即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在确认违法后给予坚决打击。
  “制成泥浆水进行渣土倾倒的方式之前较少出现,各部门职责尚不明确。”杨琦丹建议,要逐项明确渣土运输船只的日常管理、定期巡查、船只扣押、执法查处等监管责任落实事项;要多部门联合行动,严厉打击此类泥浆水偷倒的不法行为,切实查处一批涉及面广、环境污染大、社会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例,进行公开公布,让社会和公众参与监督,为环境治理共同出力。(湖州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