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州资讯  >  社会民生
如何加快数字赋能 让生产生活有“新范儿”
发布时间:2021-03-04 09:16 字体:【


  未来已来,数字化改革正在颠覆、重构我们的生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突出数字赋能,交出深化改革优秀答卷。“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已然开启,代表委员们纷纷围绕数字赋能这一关键词建言献策。

  数字政府要更讲究好办事、易办事

  市人大代表 南浔区善琏镇含山村乡旅好日子大酒店总经理 谈玲华

  “现在我们村村民办事基本不用出村了,‘掌上办’是新时尚。”说起政府数字化转型,来自南浔区善琏镇含山村的谈玲华不由地竖起了大拇指。

  这几年,含山村的硬件设施越来越好,百姓对“软环境”提档升级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谈玲华说,“掌上办”正好满足了群众的新需求。她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深化企业和群众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建设智慧政务综合体,推出更多“智能秒办”“无感智办”“区域通办”等便民惠企场景。

  通过建设服务高效的数字政府,让数据多跑路、善跑路,百姓不跑路、不跑腿,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化和便捷化的水平。“这些举措实实在在,能让百姓和企业办事更方便、更快捷。”她建议,智能软件要更加人性化,比如界面操作要考虑上了年纪的人,字体要大,提示要口语化,同时还要考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群体,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加快培育“数字工匠”

  市政协委员 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 李晓良

  眼下,数字经济正成为湖州经济新的增长极,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引擎。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线发力,一批集成电路、北斗及地信、新型电子元器件、数字服务等重点产业已有崛起之势,一批传统制造实现了智能“再造”。

  李晓良认为,下一步我市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打造“产业大脑”,培育“未来工厂”。建设“数字经济新业态”的战略目标,除了要围绕航空航天、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领域,谋划布局一批支撑未来发展的产业,建立起产业集群,还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培养数字人才。

  “干大事,得有实力最强的人才。数字经济的知识性、专业性都很强,所以,在数字人才的培育上,湖州也要有清晰的目标,这个目标,要求聚集的不仅仅是数字人才,还需要有‘数字名家’‘数字工匠’。”他建议,要聚焦数字经济基础、关键和前沿技术攻关,开展数字经济领域专项引才行动,突出“高精尖”和紧缺复合型人才,建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政企共享”人才管理机制,打造“知才善用”人才发展生态,为湖州数字产业厚植发展优势。

  用好“一张图”推动乡村智治新模式

  市人大代表 德清县莫干山镇五四村党总支副书记 阮建强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是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而广大村(社区)是社会治理的重点。

  “在基层工作这么多年,社会综合治理一直是基层干部的头等工作之一。”阮建强说,“以前乡村治理需要一个地方一个地方跑,现在通过打造网络化+大数据的手段,村里实现了实时提供便民服务、实时掌握村情民意、实时预警处置事件,服务村民更加便捷高效。”

  阮建强告诉记者,这得益于五四村在全省率先打造的“数字乡村一张图”,开启了“数字+乡村治理”的乡村智治新模式。

  经过近一年的试用,为下一步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广探索了一些好经验。但是,他也发现“数字乡村一张图”的制度、技术和应用层面有些地方需要继续加强,比如交互性“用”的功能较少,乡村治理数据分散,且各模块配套机制、闭环流程需加快完善。

  他建议,相关部门可以结合“十四五”编制数字乡村建设规划,提升“数字乡村一张图”2.0版可用性。“我们可以增强‘数字乡村一张图’的共享数据质量,并整合数字农业模块,让‘数字乡村一张图’实现‘人、事、地、物’精准可查,分析报告自动生成,有异动也能一键可知。”他说。

  扩面提质“尽享”数字新生活

  市政协委员 浙江布衣草人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 潘水琴

  数字化改革离老百姓生活有多远?在潘水琴眼里,数字化已经拥抱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吃、穿、住、行,甚至这次疫情期间我们每个人用的‘健康码’,可以说现在出门办事带上手机就能搞定一切了。”

  由数字技术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正在悄然改变着所有人的生产生活,当然也包括潘水琴自己。“去年,特别是疫情以后,我们织里童装企业纷纷架起了直播设备,尝试新‘打法’。”她说,“‘云销售’‘直播带货’这些新玩意儿为我们极大消化了库存,解了燃眉之急,现在织里几乎所有的童装企业都加速线上布局,加快转型发展。”

  潘水琴注意到,现在湖州上线了全省首个数字生活新服务综合性平台“云享湖州”,开辟了数字商贸、数字文旅、数字学习、数字健康、数字出行等板块,但程度还不深。她建议,继续加强与阿里巴巴的合作,与阿里巴巴合作成立属地公司,实现属地化管理。同时,开展“网上菜场、餐厅、超市、家政、市场、就业培训”等“六个网上”搭建,加快商贸综合体、商超等其他生活服务业场所的“人、货、场”云改造,进一步提升百姓消费品质。

  部门回应

  下好数字化改革“先手棋”

  “数字化改革”的内涵是什么?换句话说,推进数字化改革,到底能给湖州带来什么?

  市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化改革的意义不仅仅在具体的场景应用上,更在于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发生基础性、全局性、根本性的改变。

  这两年来,全市扎实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和现代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为这场大改革积累了实战经验,打下了扎实基础。我们建成了全国首个具有应用组件功能的城市大脑,累计归集数据超300亿条,日均归集5000万条左右;数字乡村等13个应用入选“观星台”,排名全省第三;政务通等50个应用入选多业务协同案例,排名全省第一;农产品区块链溯源等7个项目入选“互联网+监管”优秀案例,排名全省第一……近期,率先部署的物联中台,又作为唯一一个地市级一体化物联平台入选了工信部创新示范项目。这些扎实基础、先发优势为接下来全市数字化改革的推进提供了有效基础能力和专业技术支撑。

  展示“重要窗口”的新使命离不开数字化,改革的蓝图也已经徐徐展开。下一步,大数据局将以“主力军、排头兵”的责任担当,全力以赴做好改革的引导、领跑、支撑、统筹工作,为湖州加快打造“重要窗口”的示范样本、奋勇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排头兵、高水平建设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贡献数智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