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州资讯  >  本地信息
我市如何通过数字赋能构建综合行政执法新体系
发布时间:2021-04-16 09:46 信息来源:湖州市人民政府 字体:【

智慧执法 耳聪目明

——看我市如何通过数字赋能构建综合行政执法新体系


德清县城市大脑渣土协同监管平台


南浔区生活垃圾分类大数据监管云平台


吴兴区综合执法智能应用平台演示


德清县无人驾驶环卫特种车作业


执法队员检查工地扬尘情况


长兴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队员检查酒店餐饮油烟排放情况        


  一座城市的建设、发展与治理水平,关乎着千千万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如今的湖州,正在新一轮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大潮中,探索着数字赋能城市管理的新模式:从人工巡查到数字监管,从单打独斗到人机协同,从人工派遣到系统运算……自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启动以来,我市始终坚持精密智治理念,针对基层执法覆盖面广、处置效能低、系统协同弱等问题,创新数字技术应用,通过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搭建智能立体巡查等举措,不断提升问题精准获取能力、平台快速处置功能、系统高效协同效益,构建起了全流程智慧执法新体系,在提升城市管理效能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数字监管让“眼睛”更亮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进入快车道,占道经营、违建违停、餐饮油烟乱排放等城市管理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容市貌和群众生活,成为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块块“绊脚石”。作为城市管理的主力军,全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肩负着“搬石造路”的重任。然而,在基层执法覆盖面日益扩展的当下,全系统却面临着人少、案多、事难等问题。为此,我市坚持精密智治理念,用科技代替人工,在强化智能巡查的同时,不断延伸监管触角,实现了城市管理问题获取端智能化。

  “沈国民,现在接到指挥中心智能上报案卷,环城西路与小西街岔口一家水果店,把几筐水果摆到了人行道上,被市容监控拍了下来,你现在马上去处理一下。”“收到。”前不久一天上午9时40分,正在巡街的吴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朝阳中队执法队员沈国民,接到一则案件信息后,立即赶往现场进行处理,从发现问题到办理结案,全程只用了6分钟。

  对于全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而言,像这样快速处理市容问题,早已成为他们的常态。而这,主要得益于智能立体巡查体系的建立。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市依托751路市容监控、206路违停抓拍球、23路鹰眼等固定布控,整合车载视频、4G执法记录仪、无人机可见光及热红外相机等机动布控,已实现城市管理全覆盖全时段实时呈现。

  “此外,为了进一步延伸监管网络触角,让城市管理无死角,去年,我们融合现有共享单车、工程车、油烟等在线监测系统,将智能采集范围细化至每辆共享单车停放位置、每家饭馆油烟排放。”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工作人员说,以织里镇试点引入的“小品出行”共享助力车为例,该车创新采用脚撑与地面设施交互停放技术,实现“借——使用——还”全闭环,车辆定位精准度达到100%,车辆停放误差不超过2厘米,群众停车习惯正在发生改变。

  对此,家住爱家华府的陈先生感受颇深。“以往很多人会乱停乱放共享单车,小区门口经常乱糟糟的,带孩子散步总怕会撞上。”陈先生说,“现在就不一样了,自从有了‘小品出行’,大家渐渐习惯把车停放到感应区里,看起来既整齐又安全。”

  在湖城,像陈先生一样的受益者还有很多。随着数字监管工作不断推进,“三小车”问题、污水排放、露天焚烧等现象都得到了有效改善。据悉,去年全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办理一般程序案件21450件,同比增长9.25%,办案增长率及年度人均办案量综合排名全省第一。

  数字地图让“大脑”更明

  “小睿小睿!”“我在。”“灯管是什么垃圾?”“灯管是有害垃圾”……如今,在南浔区200余个小区的垃圾分类站旁,时常发生这样的对话,“小睿”机器人成为了居民垃圾分类的好帮手。“由本地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智能督导‘小睿’机器人,创新无人督导模式,实现24小时视频监管。”南浔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罗璐说,“为破解混投取证难题,我们以‘1个平台+N个智慧站点’的数字智能监控为抓手,实现即时留影取证,抓拍到的照片会第一时间上传至南浔区‘美丽镇域’智慧治理中心的垃圾分类行为管理平台,由中心派出执法人员及时纠正。”

  罗璐口中的垃圾分类行为管理平台,就是南浔区探索“精细管理、精准治理、精致和美”美丽镇域治理的重要成果之一。近年来,当地通过搭建城市数字大脑平台、打造智慧处置模式等有力之举,走出了一条以科技赋能、智引治理为主线的基层治理新路子,充分应用物联感知、视频感应、空间定位、数据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托智慧治理平台将城市管理各环节串联起来,真正实现了“一网感知万物”。

  南浔区的智慧治理平台,是我市推进城市管理数字网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依托城市大脑,开发出了执法通(智信)系统,以文字、音像等记录方式上报工作完成情况,构建信息搜集、定向派单、实时处置、智慧记录的全过程留痕和可追溯管理执法体系。同时,通过整合现有城市管理资源,依托各智能监管平台,抓取行政执法案件数据流,形成综合执法监督指挥、执法概况、投诉举报、督查考核、数字城管等5张分析界面,归集执法巡查人员实时上传的办案数据,依托大数据分析案件类型、发生地点和时间等信息,准确研判多发问题、易发区域、高发时段,形成趋势走势、热点分布等直观图示,精准掌握群众投诉最集中、反映最迫切的难点痛点。

  走进德清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数字城管监督管理指挥中心,一块电子大屏实时反映着各布控点位捕捉的综合行政执法领域案件。“无论是乱排油烟等治气问题,还是违建违停等市容伤疤,只要被布控点成功抓取,就能第一时间汇集到平台,并分派至属地中队进行整改。”负责人章忠红说,“智慧城管”平台的建立,加快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迭代升级,让城市变得更聪明、更共享。

  借助北斗天汇卫星应用系统,实时监控工程车行驶轨迹;推广油烟在线监测系统,24小时在线管理餐饮油烟排放;开发执法通(智信)系统,实现案件全过程留痕和可追溯管理……一张全域可视化监管的数字地图已经在湖州初步形成,为合理配置执法力量,实现精细管理夯实基础。据悉,去年以来,全市减少执法辅助人员20%。

  数字执法让“手臂”更强

  数字化,伴随着基层治理的一针一线,正不断渗透到老百姓的生活中,释放出惠及民生的巨大能量,成为城市管理服务提升的新密码。

  “温馨提示:浙E*****的车主您好,您于2021年4月8日违章停在北宁长巷,请于10分钟内驶离……您可通过‘湖州停车’APP查询周边最新空车位信息。”近日,一市民将车停在了湖城人行道上,不多时意外收到了一则来自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短信,更让他意外的是收到的并非违法停车处理短信,而是该部门发出的违停即时提醒短信。这是湖州城市管理柔性执法中的一幕。

  自3月3日下午起,我市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和业务协同,正式在中心城区启动针对机动车人行道违停行为的“即时短信提醒”功能,通过7路违停抓拍球,在采集并审核此类案件后,立即发送提醒短信,提示车主在10分钟内驶离。

  都说综合行政执法是个“老大难”领域,怎样才能做到执法效果和群众认可度的双提升?全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四两拨千斤”的背后,是数字赋能柔性执法的注解,变事中处置、事后处罚为事前预防,监管者与监管对象协力减少违章违法行为的发生。“城市管理千头万绪,直接面向基层,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执法产生争议和纠纷的现象一直较多,也特别受到关注。如何让队员执法更具人文理念与和谐元素?这是各地都在探索的一大现实课题。”市综合行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要想有效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做到三个方面——规范执法、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这是执法队员必做的3道题,而不与当事人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则是必须坚守的执法底线。”

  那么,针对执法过程中当事人拒不配合的情况,如何才能做好执法工作呢?对此,我市在坚持持续推广“非现场”执法的同时,不断完善技术保障,通过在全国首创“互联网+公证”执法智慧取证平台,破解“非现场”执法下电子数据证据连续性、真实性、权威性难以保障的问题。并通过基于PKI公钥密码技术的电子签名对证据进行现场加密,形成完整证据链,并由湖州华信公证处对证据进行公证,确保证据真实、唯一、不可篡改,实现“取证、固证、存证、出证”一体化,最终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来保障行政处罚实施,有效破解当事人拒不配合情况下取证难和送达难的问题。据统计,2020年,该平台已固定有效电子证据1296条,恶意抗辩率下降1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