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州资讯  >  县区信息  >  吴兴区
吴兴区滨湖花园城市“一塘十山十漾”公园建设系列报道
发布时间:2021-04-07 09:34 信息来源:湖州市人民政府 字体:【

吴兴区滨湖花园城市“一塘十山十漾”公园建设系列报道

蜀山纳隐心镜安 行尽千山爱此山

       


  吴兴山水资源丰富、风貌清远、价值突出。“十四五”期间,我们高度重视滨湖花园城市建设,积极推进“一塘十山十漾”公园建设,对推进湖州高品质建设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H俞樾

  继昨日我们讲到了诸墓漾和诸葛家族的一盘大棋,揭示了古代文人特有的一套“渔樵耕读系统”,今日,我们将要走进另一座山——蜀山,因为这里蕴藏了古代文人未出仕时的另一套系统——归隐系统。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湖州吴兴山水那么符合古代隐士的审美。

  【进可攻退可守的蜀山】

  元末天下大乱,有两人结伴来到吴兴,一人叫徐贲,一人叫张羽,此时两人都是名满天下的大才,他们与高启、杨基并称为“吴中四杰”,其中高启又与刘伯温、宋濂齐名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吴中四杰”之前都是辅佐元末的起义领袖吴王张士诚的重要幕僚,此时张士诚兵败,徐贲和张羽选择归隐。

  吴兴的山水太美,一时间两人忘却了战争,索性寄情山水,遍游吴兴。张羽以吴兴八处山水作诗,首次提出了“吴兴八景”,后来被约定俗成为“道场霁晓、苍弁清秋、西塞晚渔、下菰长烟、龙洞云归、横山暮岚、南湖雨意、金盖出云”。但这八景是大美,文人墨客趋之若鹜,不是安静归隐地的最好选择,在“山水不显”的前提下,最终张羽选择了菁山,徐贲选择了蜀山。

  蜀山,南临頔塘,西靠东苕溪,《同治·湖州府志》:蜀山在府城东七里。《苕纪》称:“《尔雅·释山》云:独者蜀,兹山独立因名。”所以“近城郭而茕茕独立”是蜀山最大的特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蜀山为什么成为隐士的心仪之地呢?简单来说士大夫坚持一句话“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也就是“进可攻退可守”。

  【湖州吴兴独特的位置】

  隐士归隐并非真的避世,而是择机而动,待时而出,这是关键。湖州,其实是整个中国中部平原最南的边缘,再往南就要进入浙闽山区。此处有山不高、有水不患。东西苕溪可达太湖,太湖通长江,长江通中原,所以湖州与中原是相通的。隐士心中的那个“刘备”如果想来登庸纳揆自己,这个地方有距离但不远,不会拒君主千里之外,同时帝王远道而来也显了诚意,这是隐士提前要策划好的给双方留出的面子。尤其是朱元璋后来定都南京,湖州不远,位置刚好。

  事实证明,徐贲做对了,洪武七年,被荐入朝。历任御史、刑部主事、广西参议,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从朱元璋的对立面张士诚的幕僚,走向相向而行,湖州吴兴蜀山给了徐贲时间和空间上的双重缓冲。

  路过一个太湖让求才者多一点心焦;跨过一条苕溪,让求贤人多一丝希望。

  【吴中士人集团】

  高启隐居吴淞青丘,杨基隐居苏州,徐贲在吴兴蜀山,张羽在吴兴菁山,杨维桢在富春山,他们还集结成社“北郭十子”“玉山雅集”等。

  当然能隐居一座山林的资产都是相对充裕的,还有一些实力较弱的张士诚残部文人就只能流迁寓居了,他们走走停停,在这些“固定隐士”家中少则半月,多则一年,名曰“访友”,比如说罗贯中。罗贯中和他的师父施耐庵都是曾经张士诚起义军的高级幕僚,与徐贲等人共同辅佐张士诚,青年时又是同僚又是好友。张士诚义军最辉煌时施耐庵年纪最大五十多岁,罗贯中、徐贲等人当时都是二十五六岁的年龄,结果朱元璋夺得了天下,众人三十岁出头就面临着失业,一腔抱负何去何从也引发了各自看法。

  徐贲张羽打算隐居吴兴,待价而沽,有机会就成为新朝廷的出仕官员;罗贯中等人则选择不侍奉明朝朱氏君主,而用写作了此残生。所以,蜀山对于元末明初的那群年轻人来说,也是分水岭,是各自未来走向的人生坐标。

  【挖掘隐逸文化的新蜀山】

  在这次“一塘十山十漾”21个公园的打造中,蜀山公园将被打造成“湖州隐士文化”的深挖地。依托徐贲留下的国宝级文物《蜀山图》为启发,以画塑境,通过绿化景观段落来体现冬日登山观梅,夏日莲池赏荷的别致趣味,凸显城市绿心的公园定位。立足功能复合,打造一处与公园紧密结合的配套社区休闲中心,建立社区与生活的自然纽带,重新还原出隐士心中“有山有水有画境”的高端会客。

  未来,你在此处会客,如同徐贲当年与罗贯中把酒言欢一般,山川不改,意气当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