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高层之声 | 领导干部话国防 | 聚焦大国防 | 国防广角镜 | 老兵新传 | 军人风采 | 基地巡视 | 国防法规 | 他山之石 | 国防咨询台 | 国教论坛 | 国防文苑
全国19个根据地之一:浙西抗日根据地形成
发布日期:2021-05-24 字号:[ ]


  建立浙西抗日根据地,是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一直关注的事。早在1938年1月21日,毛泽东就提出过建立苏浙皖赣边区等6个抗日战争战略支点的设想。1941年2月1日,党中央和毛泽东又提出应大力经营苏南,把苏南作为江南聚集力量的中心,并准备出天目山,扩大抗日根据地。

  1943年底新四军南下苏浙皖边以后,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指示,在浙西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支援下,经过英勇作战,有力地打击了日伪,粉碎了顽军的阻挠和多次进攻。1945年夏,浙西地区的新四军主力部队增加到2万余人,活动范围从郎广长地区逐步扩展到了莫干山、杭嘉湖以及天目山地区,控制了长兴、安吉、孝丰、武康、德清、吴兴、余杭、临安、於潜、富阳以及广南等县的大部或一部。

  为了适应苏浙地区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华中局根据苏浙军区和苏皖区党委的建议,对苏浙皖边区的党政组织作了调整:苏南、浙西两地分设区党委,原苏皖区党委改为“苏南区党委”,辖长兴及宣长公路以北各县;新设“浙西区党委”,辖宣长公路以南各县。新四军主力部队领导因流动性大,不参加区党委,由粟裕以华中局代表的身份对两个区党委的工作进行指导。

  1945年5月1日,浙西区党委正式成立,由金明任书记,朱克靖、张彦、顾玉良为委员。浙西区党委下辖天(目山)北地委、天(目山)东地委和杭嘉湖工委。天北地委辖孝丰、安吉、吴兴、武德和广南5个县委,驻地孝丰。天东地委辖於潜、临安、余杭、富阳等地党组织,驻地临安,后移至孝丰。杭嘉湖工委不辖县委,主要负责吴兴、德清公路以东敌后地区的开辟工作。浙西行政公署同时建立,由朱克靖兼任主任。为加强对浙西地方武装的统一领导,苏浙军区还组建了浙西军分区,司令员贺敏学。浙西区党委、浙西行政公署和浙西军分区的成立,标志着浙西抗日根据地的形成。

  浙西抗日根据地形成前后,新四军和浙西地方党组织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指示,在频繁的战斗间隙开展了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党的领导是根据地建设、发展、巩固的根本保障。从1944年开始,苏皖区党委、浙西区党委就把恢复、发展党的组织作为首要的任务。2月,苏皖区党委恢复长兴县工委,不久改为长兴县委,先后由李焕、刘烈人、周利人、夏如爱任书记。1945年2月,中共吴(兴)长(兴)县工委建立,张志远任书记。在此基础上,重建中共吴兴县委,先后由顾玉良、杜大公任书记。3月,中共武德县委重建,何行之任书记。武德县委一度分设为武康、德清两个县委,分别由何行之、姚星群任书记。同时,中共孝丰县委建立,周嘉琳、肖松甫先后任书记。中共安吉县委也于4月上旬恢复,顾玉良任书记。至此,湖州地区各县均建立了县级党组织。

  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各地政权建设也同步开展。至1945年6月止,湖州地区各县和大多数的区、乡(镇)都陆续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浙西行政公署建立后,根据地基本形成了行政公署—专员公署—县政府—区政府—乡(镇)公所(政府)的政权体系。

  加强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是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坚持敌后长期抗战的重要一环。浙西抗日根据地在战争频仍的环境中,依照党中央关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总方针,把加强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摆到了重要位置。

  1944年3月8日,苏皖区党委发出《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要求各级党政军领导都要学会领导群众生产的本领,以身作则,认真组织领导根据地的生产运动,强调党政军人员都应该尽一切办法进行生产,保障部分供给,减轻人民的负担。各地认真贯彻苏皖区党委的指示,统一认识,制定计划,组织和发动群众掀起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在此过程中,根据地军民通过垦殖荒地、兴修水利、饲养牲畜家禽等途径,积极扩大发展农业生产。根据地的工业生产则以军工产品为主,兼及食品、日用品、被服等产品的加工。

  在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中,党和抗日民主政府把恢复、发展和革新教育事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各地在教育经费、师资力量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发挥各界人士的办学积极性,陆续改造、恢复了一批私塾和原有学校,创办了一批新的学校。为了加强对干部的培养和训练,苏浙军区于1945年初创办了苏浙公学。

  苏浙军区和苏皖区党委十分重视报纸杂志的出版发行工作。1944年10月,苏皖区党委以新四军第十六旅政治部的《火线报》为基础,在长兴白岘创办了区党委机关报——《苏南报》。《苏南报》为三日刊,每期四开四版。苏浙区党委成立后,《苏南报》于1945年8月更名为《苏浙日报》,作为苏浙区党委的机关报纸。

  在文化事业方面,根据地加强了部队和地方的业余文艺队伍建设。苏浙军区成立后,各纵队和大多数的支队先后建立了文工队,在基层开展文艺演出活动,活跃部队文化生活。军区政治部成立了文工团,排练和演出了苏联话剧《前线》等剧目。

  在卫生事业方面,根据地下大力抓了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紧缺的问题。1945年2月,苏浙军区成立后即设立了后方医院,同时创办了军区医务职业学校(简称“苏浙医校”),下设两个队,有学员90多人。在艰苦的战争条件下,医校克服经费、设备和教学用品等方面的困难,培养了一批医疗卫生工作人员。

  总之,1945年上半年,在党政军民的共同努力下,浙西抗日根据地形成,并全面加强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各级党政组织逐步健全,武装力量得到发展,各项事业粗具规模。浙西抗日根据地已经开始了由游击区向解放区的转变。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