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湖州  >  生态环境
湖光山色 度假之州
发布时间:2021-05-28 09:03 信息来源:湖州市人民政府 字体:【

  生态之美,尽在山水之恋;城市之美,贵在宜居之乐。

  从“苏湖熟,天下足”的家国仓廪到“苏杭之间”的书画翘楚,从“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生态之美到“千里湖山秋色净”的文化底蕴,湖州这座城市独特的文旅基因和魅力早已被世人赞誉。

  翻开两千多年的历史画卷,湖州的美景才情与洒脱惬意又都浓缩在一首诗歌中: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

  如今,我们为这幅湖州画卷再度挥毫,取名为“湖光山色·度假之州”。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湖光山色·度假之州”主题,以集群化、多元化、差异化、特色化、品质化发展为导向,成功举办了两届国际滨湖度假大会和三届世界乡村旅游大会,旅游目的地建设成效显著,“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全面打响。

  2020年,全市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恢复率超85%和88%,过夜游客人次实现正增长,恢复率居全省首位;旅游产业增加值为250.16亿元,占GDP比重为7.81%,增速与占GDP比重均列全省第2(快报数),旅游产业作为四大重点主导产业之一,持续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

  来湖州  赏一幅精心描绘的山水画卷

  我市高质量编制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3个总体规划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8个专项规划,在全省率先制定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示范村、乡村民宿等10项地方标准,以“3+8+10”引领度假旅游集群化、特色化发展。统筹做好太湖、名山、古镇、竹乡、湿地、古生态等文章,建设南太湖、浙北生态、大运河古镇3大度假旅游带,以及莫干山、黄浦江源等10个休闲旅游区。

  接下来,我市以现代化、品质化、国际化为发展导向,深化“湖光山色·度假之州”品牌建设,突出一体化、统筹化特色,推动发展战略与空间基底有机统一、空间战略与要素配置有效衔接,加快构建“一湾引领、两带并进、三心示范、多区协同、全域旅游”总体空间布局。一湾即65公里太湖沿线;两带即大运河诗路文化体验带、浙北山地休闲度假带;三心即长三角休闲娱乐中心、国家级江南文化展示中心、世界级乡村生活中心。同时,加快度假区文旅农体等资源、产业的融合发展。

  来湖州  品一篇千年古韵的清丽诗文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挖掘阐释陆羽茶文化、世界丝绸之源文化、太湖溇港文化等内涵,提炼丝韵、笔韵、茶韵、水韵、古韵、红韵等文旅IP,打造文旅金名片。新创作的历史散文《湖州之远》、舞台话剧《青青余村》等文艺精品多次获省级以上奖项,“城市公共文化系列”“文化走亲”等一系列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大运河(湖州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务院正式公布湖州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钱山漾遗址被命名为“世界丝绸之源”。目前正推动度假基因转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全力筹办度假博览会。

  创意为引,文脉为基。湖州文物保护利用成效明显,非遗传承发展深入推进。牵头实施《积极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安吉龙山107号墓(八亩墩)考古发掘入选“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十大项目”,德清中初鸣良渚文化制玉作坊群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入围年度全国考古新发现二十强,太湖溇港等4处文保单位新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南浔区双林镇和菱湖镇入围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来湖州  玩一串全域旅游的有趣景点

  我市创新政策,破解旅游项目用地保障难题,探索实施“坡地村镇”“点状供地、垂直开发”等用地试点改革,推动德清裸心谷、安吉帐篷客、吴兴慧心谷等40个项目落地运营。其中,德清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内13个“坡地村镇”旅游项目总占地面积6935亩,实际占用土地面积仅877亩,裸心谷成为全省第一个点状供地项目。创新建立文旅项目“数字地图”推进机制,引进探索极限主题公园等一批运动休闲项目。龙之梦、云上草原、长颈鹿庄园等一批标杆度假项目开花结果。

  同时,我市发挥生态优势、人文优势、区位优势、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两大旅游业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合理布局度假产业发展,紧抓旅游度假区建设,逐步确立并打响“湖光山色·度假之州”的旅游目的地品牌。目前已成功创建7家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实现了区县全覆盖,总面积达到321.15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5.52%;其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家,分别为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安吉灵峰旅游度假区和德清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

  来湖州  享一次深度融合的体验之旅

  我市谋划推出联动莫干山、西塞山、南浔古镇等旅游度假区的“浙北秘境”之旅,创新提出“黑天空”概念,累计引进喜来登、JW万豪等国际国内知名旅游品牌27个。创新山地骑行、竹海马拉松等运动休闲度假业态,新建国家体育服务综合体1个、省级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5个。丰富乡村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形成“一镇一品、一村一味”文旅特色产品,培育乡村度假民宿2900余家,其中省级以上精品民宿97家,总数列全省第一。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市西部山地丘陵,东部水乡平原,度假资源十分丰富,涵盖了山地、河湖、湿地、田园、古城、古镇、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节赛演艺、主题活动等多种类型。近年来,湖州以游客需求和市场趋势为导向,差异化开发休闲度假产品,打造需求层次分明、具有湖州特色的度假产品体系。

  来湖州  创一个四方为朋的文旅品牌

  我市建立长三角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广)联盟,推进长三角地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市场联动,共同打造极具影响力的长三角文旅品牌。与携程、支付宝等互联网头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开通“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官方星球号、“湖州旅游总入口”携程旗舰店,建立支付宝“数字文旅矩阵”。大力发展网红经济、宅经济,实施小红书“网红城市计划”,德清“洋家乐”、长兴“上海村”度假品牌引领全国。

  接下来,我市将强化环太湖文旅一体化合作,共建“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协同整合资源、产品和市场,高站位共谋环太湖文旅格局,共建世界知名的东方度假胜地。目前环太湖四市(苏锡常湖)拥有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28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21家,度假资源丰富,地域相近,文化同源。我市将积极参与区域合作项目、活动,共同推进人才培养、地方标准、线路产业等有效整合,建设“旅游共同体”,推动打造具有江南文化底蕴的环太湖世界级旅游度假区。

  来湖州  看一场数字赋能的智慧变革

  我市开展国家文旅公共服务融合综合性试点,打造“线上线下、主客共享”的城乡文旅驿站,建成6个文旅公共服务示范圈。优化“智慧文旅驾驶舱”功能,全市重点旅游景区实现“在线预约、实时监管、远程引导”,并整合36个景区和9个电影院推出“惠游卡”,面向市外游客推出24小时和48小时“转转卡”,实现“一卡在手,玩转湖州”。出台《旅游新业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联动公安、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对璃水滑梯、悬崖秋千等16类新业态项目进行多部门全过程联合监管。2020年以来,文化和旅游类假日投诉降至历史最低值。

  同时,我市加快文化和旅游产业数字化改革,向全市景区、住宿、餐饮等嵌入数字化元素,助力文旅更便捷、更智慧。目前,我市智慧文旅驾驶舱已汇集数据1305万条,数据共享清单41项、应用场景案例39个,一张文化和旅游发展全景图谱已经铺就,文旅服务与管理实现“一屏掌控”。同时,针对旅游安全监管、景区停车等问题,我市推出了“码上管”“一屏管”等应用。

  文/徐震

  湖州三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

  发挥“背靠弁山、面朝太湖”优势,以滨湖度假为主导业态,形成了以喜来登酒店、黄金湖岸景区、南太湖水上夜游等为主要产品的“湖景”品牌

  安吉灵峰旅游度假区

  发挥“美丽乡村”优势,以乡村度假为主导业态,形成了以悦榕庄、CLUBMED酒店、蔓塘里景区等为主要产品的“乡景”品牌

  德清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

  发挥“莫干美誉”优势,以高端度假为主导业态,形成了以裸心堡、裸心谷、莫干山景区和庾村等为主要产品的“洋家乐”品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