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州资讯  >  本地信息
湖州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
发布时间:2021-09-14 10:57 信息来源:湖州市人民政府 字体:【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18世纪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实现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不久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提出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根据《中国制造2025》文件要求和国务院的部署,工信部在全国选择试点城市。2017年5月2日,工信部批复同意湖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湖州市成为浙江省继宁波之后第二个试点示范城市。

  湖州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与特色鲜明的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基础密不可分。近年来,全市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战略,不断探索和实践把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入经济建设,初步走出了一条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发展路子。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重点培育发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金属新材、绿色家居、现代纺织、时尚精品等传统优势产业。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2%,比全省快2.6个百分点,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年均分别增长12.6%、11.7%和12.5%,比全省快4.3、2.6和4个百分点。

  在淘汰落后产能和“低小散”企业方面,则频出重拳进行整治。据不完全统计,累计整治关停“低小散”企业4520家,淘汰1182家企业的落后产能,印染、造纸、制革、化工、电镀、铅蓄电池等淘汰黏土砖瓦窑爆破场景六大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得到大力度的整治和提升。

  2017年6月1日,全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动员大会召开,启动全国首个以“绿色智造”为主线的“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部署具体任务。会前,市委、市政府印发《湖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提出,以“绿色智造”为主线,着力打造七大特色产业体系,重点聚焦产业绿色转型、智能制造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三种模式,打造国内“绿色智造”的“湖州样板”。

  2017年至2020年两年多来,湖州每年安排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专项发展资金15亿元,设立规模总量100亿元以上的政府性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新型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力度。在试点过程中,湖州市主要在项目准入、资源配置、金融创新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在项目准入上,实行项目、总量、空间“三位一体”的节能、环保准入制。通过建立新上项目专家预评估、“6+X”联审、“环评一票否决”、八大高能耗行业负面清单等制度,提升对项目审批的环保要求,保护好绿色发展的“底色”。

  在资源配置改革方面,推进以节能论英雄、节水论英雄、环境论英雄、亩产论英雄为基础的资源供给制度,实行差别化电价、水价、地价政策,在全国最早开展采矿权有偿公开出让,探索了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制度,全市已有1000余家企业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

  在绿色金融创新方面,在全国率先开展绿色金融改革综合试点,编制了全国首个地方性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创建了全国首家地方性“绿色金融事业部制银行”,建立全国首套地方性绿色金融统计指标体系和全国首个地方性绿色监管评价体系。

  在此基础上,全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整个产业涵盖整车生产、电池管理系统以及电池关键材料等领域,一条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并向“智能制造”的高端迈进,湖州也被列入浙江省五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基地之一。还打造了电梯整机、物流机械、数控机床、电动叉车、水稻收割机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品。加快改造提升金属新材、绿色家居、现代纺织、时尚精品四个传统优势行业。按照关停淘汰一批、集聚入园一批、改造提升一批“三个一批”的思路,通过集聚政策资源,全面推进高耗能、重污染、低小散企业整治,“优胜劣汰”让不少传统产业重新焕发了青春。

  时至今日,湖州绿色经济、智能制造这一枚种子已经在这片大地上深深地扎根发芽繁殖。“天覆何弥广,苞育此群生。”为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湖州以勇立潮头的气魄、只争朝夕的劲头,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实施、高效率推进,上下同欲,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在“工作推进机制”上下工夫,在“政策扶持体系”上做文章,在“提质增效升级”上求实效,全力为全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