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凤栖,花香蝶自来。”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吸引人才在基层汇聚、在一线建功的重要条件。此次,作为“共富班车”第二批项目的才聚基层班车把目光集聚到了解决基层人才的引进、培养等难题上。如何开好这辆班车?在哪方面发力,才能推进人才沉入基层?共富路上,在引育人才上又有什么新想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才聚基层班车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市委编办主任贺雪荣。
记者: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牵头,开出才聚基层班车,请问贺部长,主要是基于什么考虑?
贺雪荣:近期,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袁家军书记提出,面对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这一宏大场景,人才的整体素质、空间分布、产业结构都有待提升。目前,全市共有农业、教育、卫生基层人才5万余名,他们是共同富裕的“领头雁”,也是主力军,直接关系到我市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的质量。由于基层工作条件艰苦、成长通道不畅,导致基层一直存在人才集聚难这个“老大难”问题。比如,我市基层医生近年来的招聘到岗率不到60%,到岗后仍有10%左右人才流失;基层教师每年也有100名左右人才流失。所以,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开出才聚基层班车,一方面通过事业留人、政策留人、服务留人,稳固基层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进一步壮大基层人才规模、提升能力素质、优化队伍结构,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为共同富裕提供保障。
记者:基层人才引留问题是全国各地都面临的难题,我们率先破题,具有哪些创新举措?
贺雪荣:班车发车后,我们重点围绕农业、教育、卫生基层人才,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在人才招引方面,我们通过全国高校巡回招聘、高校定向合作培养等多种方式,在农业、教育、卫生等领域每年引育6000名以上基层人才。我们还专项建立基层农业、教育、卫生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安排近千个编制,专项用于基层一线单位引进紧缺急需人才。二是在人才培育方面,我们放宽基层人才职称评审条件,破除“唯学历”“唯论文”等倾向,突出能力和业绩考核,支持人才优先评聘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同时,统筹各项人才工程向基层人才倾斜,每年安排2000个“南太湖特支计划”、乡村振兴“五类英才”名额支持基层人才。三是在人才服务方面,我们优化“人才码”服务平台,基层人才使用“人才码”,即享“免费游”“免费行”等优惠服务,实现全市免费乘坐公交车,免费游玩26个国有景区,基层一线人才获得感和幸福感将进一步提升。
记者:才聚基层班车的终点站是共同富裕,下一步在基层引育人才方面还有什么新的考虑?
贺雪荣:才聚基层班车服务的是基层人才,最终受益的是广大群众。班车发车后,我们将不断总结提升,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经验,逐步拓宽才聚基层班车的服务内容和范围,适时向基层文化人才、社会工作者等拓展。同时不断优化体制机制、丰富服务举措、创新培养方式,让人才安心留在基层开展服务,进而让170万以上基层群众享受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为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提供坚强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