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夜幕降临,记者在湖城凤凰广场上了中心城区至吴兴区八里店镇潞村村的公交专线,到该村“赶集”。刚下大巴就看到,咖啡、手工、陶瓷、花艺小摊在村文化礼堂门口一字排开,耳边则是商贩们富有个性的叫卖声;村民广场上,一场文艺互动演出正在举行;不少游客沿着河边遛弯儿,或许是在寻找旧时的记忆。
村里的集会为何放在夜间举行?漫步塘河边,村民慎水华向记者道出了缘由:半个世纪前,该村的夜很明亮,商贩划着船从周边的村庄赶来,万家灯火在此集聚,如今的“夜游市集”其实是当年繁华夜江南的复刻。
作为浙江第八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之一,该村的钱山漾遗址被誉为“世界丝绸之源”,这里出土的丝绢遗迹可追溯至4200年前。
夜色下,行走在千年古村,别具一番风情。东西向的市港河沿村而过,5座石桥移步易景,田园花海沁人心脾,处处都能感受到江南水乡的典雅与美丽。
“月月有活动、周周有主题、天天有流量,用这三句话来形容潞村村当下的人气并不为过。”镇党委委员陆奕告诉记者,“早些年,村民守着绿水青山和宝贵资源,一直不知道如何利用,和周边不断走红的美丽乡村相比,发展明显慢人一步,现在总算找到了我们自己的路子。”
见到有记者采访,村民慎召男主动上前搭话。她介绍:“今年以来,几乎每天都有游客到访。就在几天前,湖州文艺品牌发布也在村里举行,会上我们村还荣获了全市首批文艺创作基地称号。”
文艺是该村赢得人气的关键。43岁的民宿经营者高慧晶在村里开了一家主打瓷文化的精品民宿,正如他所说,这里的每一处古建筑都饱经风霜、每一座古桥都有故事。去年,在市、区两级指导下,八里店镇对该村提出了“打造湖州最江南的艺术聚落”这一新目标。
“这些年,全省的乡村面貌、形态、业态都在蜕变,我们通过文艺展示古村形象来凝聚人气,这是一套自我造血式的引流模式。”陆奕说,今年,该村以文艺活动为牵引,按照节气和民俗每月举办系列活动,每周开展子活动,同步在中心城区开通公交专线,还组织退休教师和文学爱好者对人文故事进行深挖和考证。
“多措并举凝聚人气的过程中,村里的各类业态正变得越来越丰富,我们计划着要让文艺活动长久地办下去。”镇乡旅专班办公室主任陆建民告诉记者,目前村里已经集齐了帐篷市集、美食夜市、潞村十景等文艺打卡元素,1至10月吸引游客近80万人次,柴房咖啡、三联书店、潞村绣坊、潞村书院、微书房等一大批文化站点陆续面向游客开放。
如今,“最江南的艺术聚落”已不再是一纸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