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区飞英街道墙壕里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属老小区。连日来,针对停车难问题,墙壕里社区党委书记朱丁艳带着社区工作人员,仁与公益组织负责人高瑛带着社工,分组卡着居民下班时段,在小区转圈看情况、挨家挨户听意见。
停车难在哪?墙壕里小区目前有固定车位377个,车辆大约700多辆。“见缝插针式停车”“抢车位大战”等常上演。“发现问题,那就解决。”朱丁艳表示,但解决也要讲究方法,首先要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和了解真实情况,为此,社区和公益组织前期花了很多功夫摸底。
11月1日,在墙壕里社区,一场社区“两委”发起,居民代表、业委会,物业公司和社会工作者共同参与的“四方会谈”开始。
“我们也在尽力管理,但人员不足,存在疏漏。”物业负责人周鑫吐出苦水。“有的居民乱停车,确实影响了通行,特别是早高峰,大家都很赶,打电话挪车总要时间。”居民代表高思勤说出部分人的抱怨。“增加车辆管理员,引导有序停车,可以一定程度缓解这个问题,你们觉得呢?”业委会负责人张瑜忠提出小区公共收益可作支配,用于更好管理。
……
1个半小时的激烈“头脑风暴”,结合着小区真实情况和居民建议,各方充分表达了想法。
边听边记的高瑛看了看时间站起来,拍板了4条大家初步讨论的结果:一是再次规划设计小区停车位,挖掘增量;二是招聘2名小区车辆管理员维持停车秩序,费用从小区公共收益中支出;三是引导居民充分利用外周围的公益停车位,大约有近200个车位;四是借鉴其他社区临停收费机制,保障居民权益。
“对于这个初步方案,大家还有无异议?”一张桌子,各方点头表示同意。
“基层民主协商,要讲公平,也要有效率。”朱丁艳告诉记者,像高瑛这样的“促动师”,是社区协商对话中的第三方,可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根据议事规则引导参与人员更高效地思考和对话,避免发散跑题、随意插话等现象。
今年以来,该区各社区通过“3+1四方会谈”机制,协商解决居民空间运行、微景观改造等各方面问题近千个。吴兴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罗英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社区‘四方会谈’协商载体,持续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