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经信厅、省统计局日前正式发文,在湖州成立“浙江省工业碳效评价与改革创新中心”,作为首批科研机构入驻“科创中国”西塞科学谷,未来该中心将负责在省域内开展工业碳效场景应用运营服务,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接入各类能源数据,提供全方位“双碳”支撑服务。
致力于服务浙江“双碳”工作的省级平台选择落户湖州,源于我市在碳效管理领域的成功探索。2021年2月,为精准服务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率先实现碳达峰,引领企业精准降碳,我市以数字化为引领,在全国首创工业碳效码,在全省率先将碳效评价延伸至规下领域,联合发布《湖州市规下工业企业碳效评价细则(试行)》。依托新能源云数字经济平台,如今全市37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已全部纳入工业碳平台的监管,可监测381个细分行业和区域整体碳效情况。
随着工业碳效码的全方位推开,目前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数据穿透乡镇,在对原有核心模块功能迭代升级的基础上,增设“碳预警”模块,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区域、行业和企业的监测分析。我市依托工业碳效码2.0版,实现“企业码+碳效码”深度融合,工业碳效码与“绿贷通”平台互连、账户互认,在全省率先开通“碳应用”功能,上线“碳诊断”等五大应用模块,实现企业碳效评价结果应用的一键办理。
我市还顺利实施了“碳效论英雄”改革,印发《湖州市2022年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实施意见》,将碳效评价纳入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强化绿色低碳导向,深化绿色金融联结,推出“碳效贷”等绿色金融产品,累计发放贷款1285笔,共计132亿元。同时,通过举办全省首个绿电(绿证)交易辅导专场,推动清洁能源使用,目前已经培训企业44家,意向交易企业14家,交易电量7525万千瓦时。
市经信局负责人介绍,随着浙江省工业碳效评价与改革创新中心落户,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好政府部门和电力公司的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工业碳效码场景应用和工作机制迭代升级,建立安全、开放、共享、高效的碳效码应用体系,为省、市、县协同推进碳排放统计核算及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