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记者近日再次来到长兴县夹浦镇父子岭村,村口的景象让人眼前一亮,新做的写有“浙北第一村”巨大石头招牌横卧在村口一侧,门头也是崭新的。
穿过村口门头,走在干净整洁的道路上,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在不远处的沟渠边,身穿红马甲的村党委书记张爱兵正和村里的其他志愿者一起清理岸边的枯枝烂叶。看到记者到来,张爱兵摘下手套,一边带着记者走向村委会,一边笑着说:“我们村又经历了一番大变样。”
很早以前,有“浙北第一村”美誉的父子岭村就名声在外。从上世纪80年代的工业经济火热发展,到90年代全村90%的家庭盖起新楼房,再到如今农业经济的壮大、乡村旅游的开拓,这个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走上了农旅融合的绿色发展之路。这些年来,该村依托两个专业合作社,茶叶、杨梅两大产业发展迅猛,目前茶叶和杨梅种植面积各约3000亩,每年净收益合计超2000万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我们父子岭前望太湖、后靠大山,这样的生态优势促使我们坚定不移地发展乡村旅游,做好农旅结合文章。”张爱兵说,“走,我带你去体验下开业没多久的子岭山下户外露营基地。”
跟随张爱兵的脚步,踏上稍显蜿蜒的双车道柏油路,道路平坦,大概走了20分钟,便到达了目的地。虽然不是节假日,但一路上仍有不少车辆驶往露营基地。“你们是步行上来的吧,开车的话3分钟就能抵达,平时会有游客错峰过来玩,接下来的几个周末,20多个天幕帐篷位置都已经预订满了。”基地负责人史盛泽笑着说。
据介绍,除了露营,该基地还有烧烤、咖啡、牧场等多个休闲区域。正带着孩子给羊驼喂食的金女士告诉记者:“很多年前来过父子岭村,那时只知道这里耐火材料、纺织业很发达,据说这里以前还是个矿场,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环境变美了,以后还会带老人和孩子来这里玩。”
“这个项目是以‘租赁+分红’的合作方式交由企业建设的,不仅盘活了村集体土地,解决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还能带动杨梅、茶叶、砂糖桔等农业经济,预计每年为村集体经济至少增收20万元。”张爱兵介绍。
不知不觉,一上午就这样过去了。“下午,我将勘察斯圻古道,准备开发一段新路,把古道和‘1314驿站’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穿越三省的徒步路线,丰富旅游项目。”在与张爱兵的交谈中,记者能清晰感受到他脑海中的那张乡村旅游发展蓝图,其中不乏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业态,充盈着历史沉淀的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