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游,富万家。如何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的重要环节。此次,我市第二批“共富班车”项目中的村游富农班车聚焦乡村旅游与群众致富。如何开好村游富农班车?班车将经过哪些“站点”?期间有什么特色举措?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专门采访了村游富农班车长、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楼婷。
记者:为了开好这班车,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要做了哪些前期工作?制定了哪些目标?
楼婷:富农兴村一直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头等大事。近年来,湖州的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制定了一系列的业态标准,推广了多种投资模式,集聚发展了民宿等特色产业,一大批村民和村集体先富了起来。
为了开好这趟班车,我们不仅总结了前期的经验,还梳理了农民富起来、农业价值链长起来和景区村庄强起来三个方面的需求,因村施策,设计了政策创新、服务优化、利益联结等路径,助力班车行稳致远。
力争到2025年,实现乡村旅游直接收入占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提高至15%,乡村旅游年经营总收入达50亿元,推动727个景区村庄、32万农村群众吃上“旅游饭”。
记者:村游富农班车沿路会设置哪些特色站点,会看到哪些靓丽风景?
楼婷:按照“村游富农”路线图,我们设置了新业态、新江南、新平台、新模式四类快充站,每个站点侧重不同类型的村庄和群体,大家可以按需选择站点上车。
我们将带领广大农村群众一起探路,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一个个村游富农盆景变成湖州大地上的美丽风景。等村游富农班车开得越来越好后,农民增收渠道将变得多元,越来越多的农民吃上“旅游饭”,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农业价值链条逐渐延长,全市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发展加速,乡村旅游接待人次不断增长,游客人均花费持续上升。景区村庄整体不断跃升,全市景区村庄运营水平持续提升,整体实力不断壮大。
记者:为了开好村游富农班车,今年重点将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
楼婷:虽然疫情反复,但实现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实施文化赋能乡村行动等目标,我们仍充满信心。我们将重点在“4+4+N”的村游链上求突破,今年带领50个村先行探路,明年推动167个3A级景区村迎头赶上,2025年前让所有景区村庄都不掉队。
我们将推进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国家乡村博物馆、文旅公共服务融合、文化和旅游消费“4大试点”,提升村游品质,优化村游服务,吸引游客多玩一天、多住一晚,促进村游消费。
同时,搭建长三角乡村文旅创客大会等“4类平台”,推动“资本相亲”“人才对接”,为村游带来更多的新业态、新团队,共同激活村游活水。
特别是要启动打造N个“景区+村庄”绿色共富示范区,通过引育一批网红项目,来增加就业岗位、带动村游人气、反哺景区村庄发展,构建像安吉山川这样的村游共富圈。
我们也希望各部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合力推动村游富农由盆景变成湖州的美丽风景。
覆盖全市727个景区村庄,直接带动10万农村旅游从业人员和辐射带动32万农村群众增收致富。
到2025年,全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从目前的6万人增加至10万人左右。乡村旅游直接收入占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提高至15%左右。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额年均增长8%以上。全市乡村旅游年经营总收入达150亿元。
见习记者:姚玲利
编辑:唐梦婷
责编:高玥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