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通村入户,是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村清洁能源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市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的重要抓手。如今,送气下乡班车已经发车,这辆以“城乡供气一体化”为目的地的“共富班车”将经过哪些站点?会有怎样的沿途风景?又有怎样的特色?……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送气下乡班车长,市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戴健。
记者:作为送气下乡班车长,您能谈谈这辆班车开出的目的和意义吗?
戴健:供气是城乡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的水、电、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气管网是最后一块“空白”。下一阶段,我们将全力推进城乡供气一体化工程,加快推进供气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织密、织好城乡供气这张网。力争到2025年,全市储气规模达到480万方;城乡天然气新建管网1300公里以上,全市通气行政村645个、覆盖率达70%,城乡供气实现平衡均等覆盖。
此外,对农村居民来说,天然气更加经济实惠,相比每瓶瓶装燃气可节省支出50-60元,一般农村家庭每年可节省500元左右,还可以提升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地暖、暖气片使用,助力民宿发展等。真正让“用气便利”成为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好”的幸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记者:送气下乡班车的“目的地”将带给我们怎样的风景呢?
戴健:“城乡供气一体化”目前在全国还没有典型的案例、成功经验,我们这趟送气下乡班车的“目的地”是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供气一体化”,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示范样本。力争到2025年,实现城乡居民供气“同网同质同价”,实现天然气规划、建设、运营“城乡管理一体化”,实现城乡燃气管理数字化“全覆盖”,农村累计使用天然气的居民达10万户以上,有效解决30万农村居民用气普及率低、安全性低、性价比低的问题。
记者:在送气下乡班车起步后,为保障它“开得快、开得稳”,将采取哪些措施呢?
戴健:为保障班车既开得快、又开得稳,我们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行动专班,并专门设定了班车时刻表,制定了任务清单,全力为送气下乡班车保驾护航。在具体推进中,考虑到我市农村住宅区路程远、布点分散、用气量小、运维难度大等问题,我们专门设置了管道天然气延伸直达和“瓶组站+微管网”两种模式。比如,在靠近城镇的农村,直接铺设城镇天然气管道,实现天然气直达;在偏远山区且管网难以延伸的农村,充分利用微型储罐,通过农村局域低压微管网将天然气输送至居民用户,并向周边村辐射,实现“管道天然气为主+瓶装液化气补充”的城乡居民供气格局。另外,我们正在积极深入研究资金保障、政策标准等相关配套措施,真正用心用情用力开好送气下乡班车。
通过在全国率先探索“城乡供气一体化”,运用管道天然气延伸直达和“瓶组站+微管网”等模式,达到城乡居民共享供气“同网同质同价”
力争到2025年,全市通气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0%,使用天然气的农村居民达到10万户以上,有效解决超30万农村居民用气普及率低、安全性低、性价比低的“三低”问题
见习记者:陈茜
编辑:马纳
责编:高玥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