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州资讯  >  本地信息
奋进,在共富之路
发布时间:2022-05-20 09:02 信息来源:湖州市人民政府 字体:【

  历史的跃迁,总在量积中实现质变。
  去年5月20日+,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和“先富”代表的浙江,被赋予先行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使命。由此,全省各地迅速掀起共同富裕道路的探索浪潮。
  以绿色发展、城乡均衡为“两翼”,以三富三优为“航向”,以共富班车、扩中提低为“跑道”,以群众满意为“标尺”——这是湖州大地的奋进之声。
  前不久,省委社建委发布了《2021年度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民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监测评价报告》(以下简称“四感”报告)。湖州综合评价得分85.13,在11个设区市中位列第一,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赢在了“起跑线”。
  躬身入局、挺膺担当。湖州,立足原点奋力拼搏,斗志昂扬走好共富路。
  蓝图,从高处擘画
  这是一个守望千年的梦想,这是340余万湖州人民的一场接力。
  回顾千年前,湖州先民开发了桑基鱼塘、溇港圩田,培育了灿烂的丝、瓷、笔、茶文化;百年前,湖州商帮崛起于上海滩,开办了上海第一家缫丝厂、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是湖州物质与精神文明的高度概括。
  时代的重托,由此从历史的深处孕育而生——
  探路。去年5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家军来湖调研共同富裕工作,对湖州提出“就一些重大改革、重大政策进行集成式创新和专项试点,以点带面推动整体突破,积极探索共同富裕有效路径,为‘全省示范’探路”的指示要求。
  先行。去年7月,浙江公布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湖州成为全省唯一全市域缩小城乡差距试点,安吉余村成为首批省级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领域试点。
  优势。去年8月,市委召开常委会会议暨市共富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议聚焦绿色发展、城乡均衡两大比较优势,进一步明确“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目标定位。
  谋篇布局落于笔端,四梁八柱拔地而起。我市对准跑道,明确“1+7+N”72项重点工作和“1+5+n”43项重大改革任务,梳理形成全市共同富裕“一图一策四清单”体系架构,着力构建经济富裕、收入富足、精神富有、服务优质、全域优美、制度优越的“三富三优”共同富裕新格局。
  全力推动四大创新——
  实践创新上,持续深化全市域缩小城乡差距等省级试点建设,推动试点示范率先破题,打造形成一批最佳实践和标志性成果。
  理论创新上,加强与浙江大学等高校智库开展共同富裕主题合作,着力在“缩小城乡差距指数”研究、收入分配、乡村振兴等方面形成一批理论研究成果。
  制度创新上,聚焦“扩中”、“提低”、缩小“三大差距”、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等重点领域,率先探索突破,着力推动发展型制度政策向共富型跃升转变。 
  文化创新上,聚焦促进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目标,加快培育共同富裕价值理念,打造共富文化标识,构建共富社会规范。
  催动千树万花,共同富裕正打开湖州无限想象空间。
  落地,在富中均衡
  共同富裕,蕴含着“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辩证关系。
  掩映在长兴县和平镇连绵茶山之中的石罙碛村,村民以往只种点白茶,过着“忙一季过一年”的日子,村集体经济发展较缓慢。去年,共同富裕号角吹响之后,该村成立“强村公司”,与村里精品民宿和企业开展劳务派遣等业务,村民通过培训后即可上岗。
  55岁的村民敖建中上岗第一个月,便领到了工资7000元。据悉,项目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0万元以上。
  凡治国之道,莫先富民。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湖州的物质不断富裕:GDP增至2719亿元,年均增长11.2%;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规模增至2121.37亿元,年均增长23.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31767元,增加143.7倍。
  夯实基础,是湖州共同富裕的首步棋。共富班车、提低扩中,才是湖州的“大招”。
  “滴滴!”随着一声喇叭声,一辆健康医疗直通车日前缓缓驶入德清县钟管镇卫生院,慢病服务共富班车来了。今年79岁的沈阿文是有着23年高血压病史、13年糖尿病病史的慢病患者,仅每个月复诊配药就要1200多元。“现在市里的专家定期上门来复诊,还能在镇上免费领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药,吃药基本不用花钱了。”他脸上难掩喜悦。
  去年11月,湖州创新推出“共富班车”机制,借鉴公交车分班次、划时段、找跑道的运营模式,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为目的,持续供给均衡普惠的富民项目、惠民政策和便民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发车4批次28路,服务覆盖就业创业、医疗教育、生活服务、精神文化等领域的重点人群。
  眼下,我市已编制完成“扩中”“提低”行动方案。计划通过居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收入分配结构持续优化、从业人员素质持续提升、精准脱困帮扶持续有效、公共服务支出持续有序五大路径,率先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团体跑步比赛,不在于第一个撞线的人有多快,关键看大多数人能否跑出好成绩。
  去年,湖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和10.9%,居全省第2和第4位,城乡收入倍差进一步缩小至1.65,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欠发达村。
  共同富裕让机会无限拓展,湖州各界合力向前。
  成效,由群众检验
  “湖州市17个细项得分全部高于全省面上水平,表明群众‘四感’评价总体较高。”“四感”报告提到。
  民众“四感”监测评价设置公共安全、交通出行、就业创业、城乡差距等17个2级评价细项。此次对湖州5个区县的1023名居民开展了实地问卷调查,对750名居民进行了电话调查,同时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和舆情大数据分析,共回收4144份有效问卷。
  共同富裕,人民自然应当是最重要的评判者。
  “每天家门口健身一小时,舒服!”安吉县溪龙乡后河村,50岁的杨忠心不用再开电瓶车去镇里打台球了,步行不到10分钟,就可到占地3000平方米的村体育馆畅享运动:赛事标准篮球馆、恒温游泳馆、羽毛球馆……
  体育馆不仅让村民便捷舒心,也让村两委更有发展信心:场馆面向社会开放,在周末和平时晚上实行低收费。去年,体育馆实现营业收入约200万元。
  湖州群众从共同富裕的一个个硕果中,收获越来越多的幸福感——
  学有优教。去年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17所、义务教育学校14所;新增学位2.1万个,落实“双减” 政策,湖州学院正式设立。
  病有良医。去年市级医院全部达到“三甲”,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连续四年居全省第1位,位列全国健康城市建设评价第3位,实现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市和区县“满堂红”。
  弱有众扶。去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6%,居全省第3位,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标准达到1.1万元。
  文有共享。去年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乡村博物馆建设试点市,实现行政村文化礼堂全覆盖,位列全国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监测第2位。
  ……
  更加幸福的下一站,正在全市人民付出的辛勤汗水中渐行渐近:5年后,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6以内,家庭可支配收入10万至50万元群体、20万至60万元群体占比分别达到82%和45%。
  如一羽之轻,飞升想象;如玄铁之重,负有千钧。共同富裕这条前途光明但人类从未涉足的大道上遍布坎坷、充满挑战,梦想等待着汗水的浇灌。
  编辑手记:
  共同富裕是时代考题、是民之所盼。肩负以市域先行为全省示范探路的光荣使命,湖州从“摸石过河”向“滚石上山”推进,成果丰硕、亮点纷呈。揆诸湖州答案,我们看到的是致力提升群众“四感”的为民情怀,看到的是勇于探索共富路径的胆识魄力,看到的是你追我赶赛马争先的干事氛围。
  随着共同富裕工作的推进,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日益增长,我们面临再上层楼、更进一步的压力与挑战。高标准能否达到、新要求能否满足?需要我们始终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用心用情用力答好“加试题”,把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烦心事办成暖心事,让全市人民真真切切感受共同富裕可及渐及。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实现共同富裕,我们仅仅走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的每一步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经历风雨,总会遭遇颠簸。但我们相信,只要坚持目标引领、差距管理、过程控制、考核激励、以结果论英雄,就一定能一步一个脚印走好共富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