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7月16日将正式“入伏”,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苦夏”也将来临,很多人都会有四肢乏力、食欲不振等现象,那么怎样才能健康舒适地度过“烧烤模式”呢?听仁皇山滨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中医师林琦来给你支招。
“三伏天最易发生的疾病就是中暑,除了暴晒高温的室外环境,闷热潮湿的室内也可能引起中暑。”林医生介绍,中暑与个人体质、营养状况等都有关联,三伏天应保持室内通风顺畅、散发湿气,合理安排出行时间。
其次,夏天虽热,但不能贪凉。林医生解释,夏天人体阳气最重,中医养生讲究的原则之一就是顺应自然规律,用冷饮解暑降温、食用凉菜未尝不可,但不知节制就会对身体有害无益。至于是否要趁三伏天喝热水逼出体内累积的寒气,也要视个人体质而行,不必非要遵循所谓的养生教条。含有菊花、金银花、荷叶等祛火成分的中药凉茶类饮料也不宜大量饮用。另外,空调温度不宜过低,最好根据体质调温,老人、体虚者、幼儿最好将室温控制在28℃左右。
第三就是健康饮食,补水养生,不能等到口渴才想到喝水,而要定时喝水,白开水、茶水等就是较好的选择。三伏天湿气极盛,湿性重浊、粘滞,易与热结,湿热交蒸,汗液难以蒸发、排泄。湿邪最易伤脾,常使人四肢发软、胸闷、食欲不振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等疾病。因此这时饮食要格外注意,以清淡为主,有营养、易消化、忌生冷油腻。清热祛湿的食品有冬瓜、黄瓜、苦瓜、山药、芹菜等。黄瓜生吃最好,苦瓜是体热者最好的选择,炒冬瓜籽可以祛湿,把西瓜皮洗净炒菜吃也可以清热。薏米红豆可达到良好的祛湿效果,另外,鲫鱼汤也是祛湿佳选。
最后一点就是作息要规律,中医倡导“子午觉”,午时(11:00-13:00)选择合适的环境午睡20-30分钟;子时(22:00-24:00)应准备入睡,最好在晚上12点之前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