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浙江恒林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的职工而言,今年最开心的一件事便是搬进了新宿舍。在历经1年多的建设后,安吉县递铺街道城北新区村级新居民综合管理服务中心终于启用了,并与恒林家居达成协议,让职工搬进了“新家”。
从脏乱差的出租屋到整洁干净的职工宿舍,这一改变,离不开该县人大代表的助力。“人大代表‘亮身份’工作开展后,我们将所有代表的身份牌亮在了联络站、企业车间、家门口等,方便群众反映问题。不少新居民和企业向我们反映租房难、职工宿舍租赁难等问题。”日前,县人大代表、银湾村党支部书记卜建平说,在他和其他人大代表的推动下,递铺街道11个村共同成立强村公司,陆续启动“飞地抱团”强村项目,而这几栋宿舍楼的建设便是其中之一。
这正是我市通过人大代表“亮身份”解决民生关切的真实写照。人民选我当代表,当好代表为人民。今年5月,在总结前期长兴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市人大加快了人大代表“亮身份”工作的全市域推进步伐,通过代表信息上墙上线、开设代表码等方式,推动全市五级人大代表“亮身份”全覆盖。
据统计,全市五级人大代表中有523名代表把身份亮在居住地、2411 名代表亮在了工作场所、2857 名代表亮在了选区。同时,这块鲜明的“身份牌”上,还亮出了代表基本信息,亮明了代表主要职责,亮晒了代表履职承诺。
在德清县莫干山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县人大代表杨丽红的“身份牌”格外显眼。“亮身份”后,她向群众开展送教上门、团队辅导、亲子活动等服务项目,群众信任感显著提升。长兴县人大代表周燕飞不仅把身份亮在了企业,还亮在了人员密集、流动大的农贸市场。只要看到牌子,群众就能想起她,有事就会去找她。
现如今,人大代表“亮身份”已经成为我市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的鲜活元素,有效推动代表联系群众从被动参与向主动联系转变,从碎片化参与向常态化开展转变,从定时定点向随时随地转变。据统计,近两个月来,全市各级代表依托人大代表“亮身份”,累计参加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达 2万多人次,全天候“亮身份”模式让群众感到代表就在身边,基层单元的生机与活力被充分激发。
与此同时,我市还注重做好人大代表“亮身份”的后半篇文章。针对代表联系群众收集到的民情民意,市人大专门建立了分类交办、跟踪督办、答复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据统计,94.7%的意见建议在县乡层面得到解决,而反映比较集中、带有普遍性的重点问题,则由市人大有关专委会牵头进行“二次开发”,深入分析研判,助推问题解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