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峥嵘岁月,南太湖始终聚焦科技创新,持续释放创新智慧,涌流创新力量——
以变谋新行致远
以变为恒,创新不止。科技创新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增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2002年12月5日至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长兴县考察了科技创业园,并嘱咐要抓住时机,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时光荏苒,当年的科技创业园如今已升级为长兴国家大学科技园,通过积极走出去开展产学研合作,园区先后和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孵化和培育出一大批国内一流的科研企业和项目。
近十年来,湖州人民始终不忘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坚持创新制胜理念,以最坚定的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入推进长三角科创枢纽城市建设。
如今的湖州是全省唯一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城市;
如今的湖州成功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30强;
如今的湖州“创新指数”提升幅度居浙江省首位;
如今的湖州省级高新园区、省农业科技园区等平台实现区县全覆盖;
……
行进在科技创新大道上的太湖南岸正释放出绵绵不绝的新活力和新动能。
一
回望十年来的发展路径,科技的力量,让湖州在一次又一次的激荡中实现了自我的升华和蜕变。
无论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影响,亦或是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契机,又或者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发的新变局,都激发着湖州在科创的道路上实现嬗变。
审视自身,湖州最大的特色是绿色,最大的优势也是绿色。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湖州加快转换“风景地”向“创新地”发展的新赛道。作为深度融入G60科创走廊、宁湖杭生态科技创新廊道、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和环太湖科技创新圈四条科创带战略交汇地,湖州将创新基因植入绿水青山,在“蓝绿”空间谋求新经济的战略布局,聚力打造以新产业导入、新人群集聚、新价值生成为特色的“创谷经济”,积极探索生态资源富集地区全面转入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加快实现从长三角地理中心向科创枢纽中心的精彩蝶变。
作为湖州重磅打造的首个创谷,西塞科学谷一“出谷”便备受瞩目。该谷主攻光电通信及半导体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将引入一批顶尖科研机构、一批领军龙头企业和一批头部基金公司,出台一揽子科技人才政策,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致力于打造一个融于自然山水、汇聚精英人才、极具创新活力的中国智造“光电之芯”。
湖州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建伟表示,发挥西塞科学谷创新策源地优势,未来这里将重点布局光电科学创新链高地,强化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建引进和培育一批重点实验室及科研院所,成为湖州绿色创新发展的高能发动机,不断提升城市创新能级,着力打造创新策源的湖州样本。
在西塞科学谷的带动之下,全市首批7个“创谷”已签约重点科研项目23个、总投资55亿元。而随着“创谷”效应的持续发酵,湖州科创平台体系的建设也渐入佳境。目前全市累计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8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8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78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552家。
二
多年来,湖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依靠创新驱动这个第一动力,并持续实现创新成果的价值转化。聚焦八大新兴产业链,湖州迭代梳理关键核心技术“倒逼、引领、替代、转化”四张清单,组建由龙头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鼓励承担重点科研任务,深入推进“揭榜挂帅”“赛马制”。截至2021年底,我市共有有效高新技术企业1379家。
走进浙江天宏锂电股份有限公司,新一代电池模组前道自动化生产线正在完成新产品的组装。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研发、生产、销售动力和储能型锂电池的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天宏锂电以每年1000万元的研发投入,在完成实验室设备更新的同时,实现每月研发推出50款以上的新型号电池模组,快速达成各类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凭借行业内一流的研发实力,企业的亩均税收达到了55万元。
如今湖州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已走过初创时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21年产值超亿元的高企已有608家,占全市高企总量的44.1%,超5亿元的119家,占8.6%。高新技术企业的集体性崛起也激发了产业体量的不断壮大。目前湖州已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金属新材等4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地理信息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
三
创新实力的竞争,其本质是人的竞争。地处长三角万亿俱乐部城市群核心腹地,要实现科技创新领域的突围,湖州深知聚才引凤的重要性。
在全力打造全国人才创新创业理想城市和长三角科创枢纽城市的背景下,十年来我市紧抓海外人才来华窗口期,建立“才聚湖州”云平台,开展线上云招聘,实施顶尖人才、领军人才、优秀青年、工资薪酬、大赛遴选、区县举荐六大直接认定机制,以“双聘”模式引进人才,授予其高校和在湖研究院双重头衔,让人才留得下、留得住。
通过制定出台《湖州市重大项目攻坚及招商引才新政》《关于支持创新创业创强十条政策意见》等政策,湖州目前已累计自主培育国家级人才171人,遴选“南太湖精英计划”人才项目1465个,近3年引进大学生34.8万人。
在人才招引的过程中,企业的需求往往是最大的,为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湖州还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依托,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推动人才引育提质增效。如今湖州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2.39%提升到2021年的3.1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5年的42.1%提升到2021年的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