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高层之声 | 领导干部话国防 | 聚焦大国防 | 国防广角镜 | 老兵新传 | 军人风采 | 基地巡视 | 国防法规 | 他山之石 | 国防咨询台 | 国教论坛 | 国防文苑
冲锋,为了下一个胜利
发布日期:2023-11-21 字号:[ ]


  “百炼成钢,百战百胜,不畏强手,誓争第一。”近日,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五中队举行新队员入队仪式,新入列的7名队员军姿挺拔,面对 “百战百胜”和“常胜连”两面战旗庄严宣誓,字字千钧,铿锵有力,响彻天际。

  这是一支功勋卓著、战功显赫的部队,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上,逐渐成长为精武强能担使命的强军先锋。

  从胜利走向胜利,“常胜传人”是怎样炼成的?跟随着新队员的脚步,记者走进这个享誉全军的荣誉中队一探究竟。

  一声声“到”

  浙江北部、太湖南岸,是一方好山好水的红色沃土,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五中队扎根在此。

  “常胜的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中,一定会继续发扬敢打硬拼的常胜精神,让百战百胜的大旗永远高高飘扬。”在五中队新队员入队仪式上,“00后”战士刘建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站在‘百战百胜’和‘常胜连’两面战旗前举行入队仪式,是红色血脉的赓续。”中队长杨仕武说,每逢新干部入队、新队员入列,上的第一堂课是常胜传统,去的第一个场所是常胜史馆,学的第一首歌是常胜队歌。

  走进荣誉室,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荣光让新队员们心潮澎湃:中队诞生于1937年的抗日烽火中,参加140余次战斗无一败绩,1949年被授予“百战百胜”荣誉称号,1951年被授予“常胜连”“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涌现出军以上英模40余名……

  “看到你们,我想到了18岁的自己,进了五连门,就是五连人,当好‘常胜传人’是一辈子的光荣和责任,永远要传承好连队的优良传统和百战百胜精神。” 五中队第13任指导员王建民受邀来到现场,65岁的他向新队员分享战斗故事,重温革命初心。

  晚上发生的一幕,让刘建伟等新队员们更为震撼。

  “周黑子!”“到!”

  被点到名字的全国战斗英雄周黑子,在1948年的邠县战斗中,率领全班9名战士,机智勇敢地夺取了守城敌人最高指挥部,俘少将指挥官和少将专员兼保安司令及其官兵250人,而全班9人无一人伤亡。

  敢打善战的周黑子是官兵们的偶像,中队设有“周黑子英雄班”。一直以来,五中队给周黑子留了一张床铺,每天早上由“周黑子英雄班”的战士为其叠军被,晚点名时,总是第一个呼点“周黑子”,全中队官兵齐声答“到”。

  2019年,“周黑子”小队首任副小队长张帅入选国庆阅兵战旗方阵,在高强度训练中肩胛韧带重度撕裂。方阵领导劝他回单位好好疗养,他斩钉截铁地拒绝:“作为常胜连的传人,宁可丢命也不能当逃兵。”他用背包绳把手臂和肩膀捆在一起,咬紧牙关,坚持训练,昂首通过天安门广场,光荣接受检阅。

  踏着先辈的足迹,追溯初心;踏着强军的征程,铿锵前行。入队第一天,新队员们就在血脉中熔铸了制胜的基因,在生命里注灌了决胜的使命。

  一次次冲锋

  夜幕降临,支队营区礼堂里,情景剧《常胜连》大幕拉开。

  随着一阵急促的集结号声——中队长和指导员冲上舞台,吹响紧急集合的哨音——“集合!”中队旗手举旗冲上舞台,在舞台一角站定,演员分坐舞台两侧,听小队长讲述极限训练的故事。

  那是夏天的一个凌晨,室外气温仍高达30多摄氏度,小队要进行20公里全副武装极速追击。然而,中途遭遇“敌军”袭击,桥梁被炸,只能生死飞渡。全力冲刺时,物资车辆被“敌人”破坏,要迅速将物资车推至补给点,绝地救援……

  “这些故事都是根据中队的真人真事改编的,而现实中要比情景剧更加残酷。”杨仕武说。

  2020年二季度极限训练最后一个课目是牵引横渡,队员吴泽武背负近20公斤的装具,因体力透支不慎落水。危急关头,时任小队长杨仕武没有半点迟疑,一头扎进激流,死死抓住吴泽武的衣领奋力向岸边游去,其他队员齐心协力把两人拉上岸。

  训练紧贴实战,全面磨砺官兵们在各种复杂恶劣环境下的战斗精神、团结意识等综合素质。

  1951年,在一军第二届英模大会上,对五连是这样描述的:“攻坚战,只要五连一上去,敌人除了溃散就是被活捉;追击战,他们能忍饿耐渴,长期勇猛迅速地连续追击,直到把敌人消灭干净;歼灭战,他们会出敌不意地给敌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而全歼敌人。”

  2018年,中队面临转型,使命任务、作战理念、备战要求、训练模式完全不同。面对全新的训练课目,第一次测试,全中队仅25%的官兵达到预备队员基础体技能标准。

  “昨天的常胜,复制不来明天的制胜。就算有天大的困难,也要杀出一条路来。”时任指导员缪斌清晰记得,中队主动向支队请缨担负新大纲先行先试任务,全体官兵向转型发起攻坚。

  面对全新的搭载直升机训练,中队成立党员突击队,对“拦路虎”发起冲锋。他们按照由易到难推进、模拟条件组织、循序渐进开展的组训思路,摸索出5种模拟训练方法,仅用2周时间,就实现了“全员过关”。

  平时铸剑磨剑,为的就是关键时刻敢于亮剑,中队近年来21次参加演习演训,5次紧急出动抢险救灾,次次圆满完成任务。

  一本本“记录”

  一次胜利有其偶然因素,一百次胜利则有其必然原因,五中队党支部便是其中最为坚强的内核。

  在中队荣誉室里,从1964年延续至今的百余本党支部会议记录本,记录着中队的历史发展,也见证着党支部“一班人”如何带领中队奋勇前行。

  “要把记录本像接力棒一样传下去。谈成绩,要一代更比一代强;谈教训,前人脸上长了麻子,后人脸上就不该再生窝窝。”这是时任五连第六任党支部书记陈学德勉励中队官兵的话。

  中队先后经历10次搬迁、16次编制调整,保存下来的百余本会议记录本和历年官兵名册,被中队官兵视为“传家宝”。透过玻璃,明显可见破损的纸张、褪色的笔墨、工整的字迹,散发出一股厚重的历史感,那是中队发展留下的奋斗足迹,更是前辈书写的强军故事。

  2018年1月,中队全面转型,面对全新的训练课目,支部“一班人”底气不是很足。小队长张建星说,当时除了2名干部经过专业训练外,其他官兵都是“门外汉”。

  “找不到出路,咱就去荣誉室翻党支部会议记录本,常胜连的传统一定会给我们启示。”正在大伙迷茫之际,金黄磊带着大家从党支部会议记录本找到了“答案”。

  当年的游泳训练,一度有战士怕水躲避训练,如今也有不少战士怕苦恐高不敢尝试。党员骨干看到战士们的畏难情绪后,主动给战士做示范,在比学赶帮的氛围影响下,每个小队、每名战士都紧追不舍,弥补能力短板。经过苦练,2018年底,中队接受上级验收考核,全体官兵一次性通过。

  翻开中队党支部会议记录本,其中记录了开展的812次批评和战士给党员干部提的8600多条建议。中队没有特殊党员,没有批评禁区,问题什么时候露头,批评帮助就什么时候开展。

  这几年,中队转战大江南北,他们持续在任务一线、临时驻点开展“兵说心事”活动,定期召开“诸葛”会、恳谈会、谏言会,知兵情、解兵忧,官兵心想在一起、汗流在一起、泪洒在一起,在深知兵、真爱兵中催生向战而行的不竭动力。

  接过前辈的旗帜,在“常胜精神”激励下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官兵如今在强军征程中继续冲锋,只为下一个胜利。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