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长兴县水口乡迎来了不少游客。该乡素有“茶文化圣地,生态旅游乡”之美誉,有农家乐600余家,每年吸引520多万外来游客,乡村康养产业蓬勃发展。今年以来,水口派出所以创建“全域生态派出所”为契机,搭建“E呇美——1314生态共治”项目体系,不断解锁生态守护新“密码”。
何为“E呇美——1314生态共治”项目体系?水口派出所所长贾利琴介绍,全域生态1314共治体系,核心是坚持“四动”工作格局,以1张全要素生态图,坚定3个维度全领域守护方向,用1个贯穿全乡域共治新平台和4治融合新模式实现全时域的生态守护,全面展现“E呇美”携手一起美、共奔一起富的美好图景。
一张全要素生态图,实现底数清、情况明。水口派出所从要素基础逻辑出发,创新运用“一标三实”户籍化管理方法,绘制一张囊括生态要素、环境要素、经济要素、旅游要素的全要素“数字生态主防图”。通过研发全域生态治理15个场景,实现生态要素数字化、要素治理具象化、警务协同一体化,以此解决社区警务和生态警务互融问题,真正让派出所生态警务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水口派出所依托自行研发的全域生态治理系统,聚焦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城乡生态三个维度生态领域问题,通过金沙泉水源监测、农家乐“协会化”管理、景区城市化治理、破坏生态行为宣防治理、城乡“治堵、减排、降噪”专项、土特产市场驻点“门诊”等一系列防治举措,解决了“党政关注、企业关切、群众关心”的生态问题,筑起了一道生态守护的安全屏障。
全域生态如何一贯到底、全域共治?水口派出所以大数据实战为支撑,建立起域内域外两张共治网,即打造三角区域警务一体化建设示范点,实现长广宜(长兴、广德、宜兴)三地协同共治共护;打造“1+4+N”的全乡域共治体系(“1个生态共治中心、4个联勤共治站点、N个生态宣防驿站”),构建起以生态警长沈建华为核心的“生态义警”共治力量。今年以来,协同处置警情150起,化解生态纠纷45起,生态警情同比下降20.3%。
此外,水口派出所建立全市首个生态公益修复基地,实现法检联勤联动,生态公益诉讼衔接,打造生态法治共同体;以数字赋能生态管理,做到重点管控区域信息采集、高频人员研判、异常行为预警三个百分百;打造“游呇安”生态义警队伍,出台全市首个生态义警地方性标准,形成“警长来引导、群众唱主角”的生态守护共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