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索引号:   E95417299/2024-00404 成文日期:   2024-07-3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湖州市数据局
“数字伙伴计划”,好city啊!
发布日期:2024-08-07 16:04:14

  7月30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湖州市“数字伙伴计划”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数字伙伴计划”是面向全社会、全领域、全行业、全年龄层,构建数字红利普惠体系的系统工程。今年主要聚焦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市数据局联合市委老干部局、市民政局、市残联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和通信运营商、数字企业,以创新数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建立服务微站点、升级线上服务应用、组建线下服务团队、研发数字产品等方式,有效弥合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


开展“数字伙伴计划”


湖州这样做
↓↓


  目前,已经确定首批50个服务微站点,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开展了数字应用咨询、辅导、代办等服务。今年年底,将在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医疗机构、养老服务中心、运营商及银行网点设置300个服务微站点。同时,还会在老年大学、各类社会机构、运营商网点、单位培训点等场所开展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智能手机、日常APP使用等培训活动以及电信反诈宣传。比如,老年大学已常态化开设智能手机应用相关课程,电信、移动的营业厅设立了数字幸福微课堂、长者服务日等子品牌活动。


  已梳理各区县、各部门相关助老、助残数字化事项30余个。计划8月底前,在浙里办“湖州城市频道”建成“数字伙伴”专区,实现应用一屏统览、一键直达。完成政府网站等40多个公共服务应用的无障碍建设和改造,通过字体放大、语音朗读等功能,方便老年人、残疾人使用。同时,迭代完善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的“政策性保险在线”平台,通过数据互通互认、自动比对等方式,推进无感直赔。目前,无感直赔率已达70%,力争年底前提升到90%以上。


  市本级及各区县分别组建“数字伙伴”志愿者团队,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专业、热情的志愿服务。比如,联通的“小燕子”数字伙伴服务团队,已经开展了助老助残等数字化专业服务。近期,还将在老年人、残疾人群体中招募一批基础比较好的“数字伙伴传播官”,通过互助的形式,搜集问题需求、推广数字技术、开展数字服务。


  优选20多种包含GPS定位、一键呼救、一键拨号、消息通知、智能预警等功能的便捷式数字产品和服务。计划联合运营商向老年人、残疾人进行推广,并定向提供专属特惠流量套餐。编印通俗易懂的《“数字伙伴计划”实用手册1.0》,通过图文方式提供智能手机、高频应用、智能电视等操作使用说明以及电信防诈宣传内容,可以在各个服务微站点免费领取。







发布会现场

发布人就大家关心的问题

作了回应↓↓




  “数字伙伴计划”中涉及到的政策性保险目前进展怎么样


方科:


  “促康养”意外险直赔应用作为“浙里康养”重大应用的重要内容,已列入全省数字化改革重大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S2”,由湖州市在省民政厅、省大数据局指导下开展试点建设。该应用依托“政策性保险在线”平台,聚焦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理赔问题,通过电子证照互认、病种自动比对、理赔智能审核,搭建以老年人意外伤害类别作为保险理赔依据的理赔计算模型,实现政策一览无遗、伤害无感定损、理赔免申即赔,有效破解政策性保险知晓率低、核算成本高、理赔时间长等问题。平均理赔时间从1个月缩短到3天以下,理赔争议下降9成以上。


  2024年意外险在意外险直赔和康复津贴规则上做出了创新和提升。


  一是加强意外风险精准抵御。联合财政提高保费标准,在覆盖60周岁以上老年人基础上,对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低保边缘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以及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加购一份政策险。调研梳理筛选老年人高频需求,全市推广“有治疗才赔付”的康复治疗津贴,促使老年人骨折后及时全面接受治疗和康复,降低伤后卧床风险,减轻家庭负担。


  二是加大金融杠杆撬动力度。通过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金,用金融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创新政策险与商业险共推并行模式,即政府购买一份或两份政策性保险,被保险人自愿购买多份商业险。目前,在实现政策险全员覆盖的基础上,允许常住老年人自费购买最多3份保险,切实破除商业性保险对失能、高龄老年人的市场规避,提高赔付总额。


  三是加强保险理赔便捷服务。构建智能核算模型,实现理赔金额自动计算、工单自动分配。同时,通过线上直接调取、推送证明材料,创新急速理赔模式,实现“智慧引擎、精准高效”,保险公司依据推送的个人信息和智能理算赔付结果,完成数据核验,加盖统一电子证章,快速生成理赔记录并推送至被保险人,办理索赔手续,发放理赔金额,实现“免审即享、无感智办”。


  四是加强城乡服务均衡供给。针对城镇老人与农村老人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理赔投保需求,设计差异化宣传方案和投保通道,通过公交车“flash”宣讲、社区(村)老年人意外险宣传员和各大主流媒体推广,同时开展多渠道授权模式,以主动上门授权的形式确保老年人可知可感,自主选择。





  在“数字伙伴计划”中,我市的老年大学是如何帮助老年人消除数字鸿沟问题的?


黄建丰:


  在这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帮助老年群体更好跨越数字鸿沟,是老干部系统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努力解决的问题。以问题、需求、便利为导向,围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融入智慧社会重点,依托市、县、镇、村四级老年教育机构,通过开设长班+短班学习、开展线上+线下讲座、推行体验+服务培训等科目,多渠道为老同志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的能力,让老年人成为“数字伙伴,更好拥抱“数智”生活。

  一是开设数字化课程,方便老同志日常生活。根据老同志的需求和特点,在各级老年大学长期开设智能手机应用班,这几年又陆续开设了手机拍摄技巧、电脑家庭影视制作等数字信息课程,让广大老同志了解智能手机应用。联合湖州银行等金融机构,开设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和金融反诈培训。帮助广大老年人更快地融入数字信息时代,在日常生活中能顺利享受智能手机带来的生活便利。

  二是运用数字化方式,助力老同志更好学习。推进“智慧优学”应用场景建设,实行线上报名,广大老同志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能完成电子选课、课程缴费,在线即可了解课程内容、课程设置、授课老师等情况。同时,每个教室设置电子班牌,实现人脸考勤、课程预告、成果展示等功能。常态化开通“云课堂”,依托浙江“云上老年大学”、华数数字电视等平台,搭建“大屏幕·小课堂”,每年拍摄精品直播课程,目前已经开设线上课程395门,辐射带动老同志学习22.67万余人次,形成老年教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浓厚氛围。

  三是创新数字化服务,满足老同志多元需求。与湖州市民服务中心“96345”、12345通力合作,集成智能预约、生活体验、数据运用、资源共享等项目,打造一体化资源统筹、一站式综合服务、一网式信息管理的智慧养老平台。运用智能终端机,老同志可享受家政服务、适老化改造、交通出行、预约订餐、信息资讯、网上就医等服务。




  请问市残联,在服务残疾人方面目前有哪些好的数字化手段?


杨长海:


  近年来,市残联一直高度重视数字化改革工作,坚持数字赋能、改革创新,积极承接全省助残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试点,建设具有湖州辨识度的“南太湖数智助残”应用场景,以助残服务数字化改革成果赋能新时代残疾人事业,更好满足残疾人多样化需求。全市数字助残服务惠残事项覆盖率达到100%,公共服务事项覆盖率达到99%,逐步实现助残服务办理“零跑动”。


  “南太湖数智助残”应用平台立足“残疾人全周期服务一件事”,以“实用、好用、管用”为目标,围绕《浙江省助残服务事项清单》45项内容,建设“一个中心、三个平台(3+N)”(残疾人数据中心,数字残联大数据管理平台、数智助残服务管理平台、残疾人事业展示平台),实现了残疾人工作“家底”更清晰,两端服务更快捷,助残服务全周期。残疾人朋友可以在浙里办“南太湖助残”助残服务专区获取政策查询、残疾人证管理以及就业、康复、教育、社会保障等基础服务内容,还可以享受停车减免、爱心集市、无障碍数智地图等个性化湖州特色的服务。目前,数智地图已收集全市856个无障碍点位,已有1675名残疾人享受停车减免服务。此外,各区县也纷纷依托“南太湖数智助残”推出本地特色应用,如长兴县的“上门评定”、德清县的“助残码”等,这些都让残疾人生活更便捷。


  下一步,市残联将结合“数字伙伴计划,进一步优化数字助残服务,让残疾人生活环境更加友好。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打通助残队伍神经末梢,融合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助残资源,将残疾人工作和服务内容纳入社区网格事项清单和责任清单。


  二是优化提升助残服务功能,拓展服务能力和服务范围。在现有浙里办“南太湖助残”应用的基础上,增加就业创业、文化体育、无障碍等服务内容。


  三是拓展社会助残服务模式,联动社会各界助残服务力量,围绕残疾人日常服务需求,研发残疾人生活版块的“助残宝”。依托“数字伙伴计划建立多渠道的残疾人办事帮扶措施,动员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代办、帮办、上门办等服务,实现残疾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一件事”掌上办、居家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