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向两会报告

全市检察机关:擦亮“在湖州看见美丽检察”金名片

信息来源:中国湖州门户网

发布时间:2025-01-21 09:35

(图为宪法宣誓)


  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打造“在湖州看见美丽检察”为抓手,建设富有实力、坚守定力、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美丽湖检。去年获评全国典型案例和全省精品案例16个,集体和个人获省级以上荣誉奖励31次。3人入选全国检察机关专业人才库,1人入选浙江中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6人获评全省检察业务标兵能手,2人获评全省优秀办案检察官,1个团队获评全省优秀办案团队……
  ■ 坚持服务大局  扛起检察责任
  坚决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依法批准逮捕1420人,提起公诉4665人。批捕严重暴力犯罪189人,起诉263人。批捕侵犯财产犯罪535人,起诉1149人。批捕危害社会秩序犯罪252人,起诉763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起诉599人。
  倾力营造法治营商环境。推进“检察护企”,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360人。举办沪苏浙皖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办理2名外省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非法控制民营企业负责人案,获评全省检察机关“检察护企”典型案例。开展护民企“啄木鸟”法律监督专项行动,办理民企内部贪腐案件70件108人。办理涉企民事行政生效裁判监督案件39件,为企业挽回损失1301万元。
  致力守护天蓝水清地净。办理环境资源类案件277件。办理土地执法查处领域非诉执行监督案件19件亩。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129件。南浔区检察院办理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推动对334家排放企业开展整治,获评最高检典型案例。
  强化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成立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队伍,办理案件53件175人。深化“诉前调解”机制,帮助19家受害企业获赔913万元。深度参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协作,联合出台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审查指引,合力打造知识产权跨区域协同保护示范区。搭建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平台,建立织里童装知识产权保护实践基地。
  ■ 坚持司法为民  践行检察初心
  用心守护群众幸福生活。起诉涉众型财产犯罪287人。起诉制假售假刑事犯罪154人。办理食药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6件。办理民事支持起诉30件,帮助劳动者追回劳动报酬190万元。起诉重大责任事故、危险作业相关犯罪14人,办理相关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1件。
  强化保护特殊群体权益。办理司法救助案件354件。联合设立“微光成炬”妇女儿童司法救助基金。安吉县检察院办理的特困妇女王某某救助案获评最高检反家暴典型案例,获央视专题报道。吴兴区检察院办理的聋哑妇女遭受家暴救助案获评全省“检护民生”典型案例。关注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推动全市养老机构安全监管问题进行排查整治,推动乡镇公交站台无障碍设施升级。
  关爱呵护未成年人成长。起诉犯罪性质恶劣的未成年人98人。持续深化落实罪错分级体系中检察环节工作,罪错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率降至2.4%,降幅居全省首位。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18人,落实心理帮扶、法律援助等314人次,制发督促监护令21人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146人次。医疗领域涉未成年人强制报告“一键智达”工作模式在全省推广应用。
  积极回应多元司法需求。开展民事诉讼执行监督专项提出检察建议15份。强化虚假诉讼防范惩治,监督纠正民事“假官司”25件。充分发挥民事检察支持起诉中心入驻社会治理中心的倍增优势,帮助相关群体依法有效行使诉权,为116人诉请金额362万元。
  ■ 坚持法治担当  彰显检察价值
  扎实做好矛盾预防化解。参与化解各类纠纷436件。妥善处理群众信访1025件,按期答复率100%。院领导包案办理首次信访的“三类案件”51件。开展公开听证186件。涉检信访案件量同比下降20%。
  推进数字检察赋能治理。自主研发行刑反向衔接智能审查系统,入选全省助力法治政府建设项目,获评全省创新应用竞赛二等奖。3个法律监督模型获最高检全国推广。安吉县检察院涉机动车辆安全统筹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模型,为全国280个区县移送线索3000条,监督成案92件。刑罚执行同步监督应用全省推广。吴兴区检察院“民需检应”线索分析研判应用,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中挖掘监督线索,转化成案50件。
  拓宽检察服务治理路径。打造“共联检察”工作室,在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中全覆盖搭建108个“共联检察”站点,收集听取意见建议278件,实现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53件。全面深化“枫桥式检察室”建设,积极打造“3+N”履职格局。
  检察护航乡村全面振兴。办理乡村振兴领域案件72件。安吉县检察院牵头有关部门建立“白茶祖”种质资源和古树名木保护协作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检察公益诉讼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监督,促进高标准农田挽回、复垦16.4亩。南浔区检察院联合相关部门发布全省首份农业文化遗产司法保护令,推动桑基鱼塘农业遗产预防性协同保护。
  ■ 坚持精准监督  擦亮检察底色
  刑事检察持续做优。深化检警协作,会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147件。研发刑事检察办案质效预警平台,打造平均办案时长和审结率最优市。监督立案107件、撤案46件,追捕追诉132人,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28件。依法提出刑事抗诉10件。审查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3021件,提出纠正意见312人次。
  民事检察持续做强。办结民事生效裁判监督126件,提出抗诉或再审检察建议48件。促成检察环节和解39件。办理恶意逃废债案件23件,涉及金额2952万元。
  行政检察持续做实。办理行政生效裁判、审判活动和执行活动监督案件99件。依法开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提出检察建议34件。依法规范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调解各类行政争议23件。强化行刑反向衔接,受理案件844件,提出检察意见书578份。
  公益诉讼检察持续做好。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42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18件,发出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135件。联合开展医疗领域专项监督,督促对24家医疗机构进行整治。深化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合建立协同共治合作机制,德清县检察院推动良渚时期中初鸣制玉作坊遗址群纳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检察侦查持续做稳。依法立案侦查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8件9人。检察侦查案件起诉率、有罪判决率、有期徒刑判决率和一审服判率均达到100%。
  ■ 坚持自强固本  锻造检察铁军
  始终坚持党的政治统领。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融入检察履职全过程,常态化开展政治忠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充分发挥党组示范引领作用,严格执行“第一议题”、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
  统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搭建以全国检察业务专家领衔的“检察官教检察官”平台。与中国政法大学等建立合作关系,检察人员走进高校授课20余次,着力打造互聘互派、理论研究、教育培训和实务合作“四大平台”。大力推进年轻干部项目首席负责制,推进项目99个。持续夯实基层基础建设,成立南太湖新区检察院,实现实质化运行。
  全面抓实从严管党治检。全面推进勤廉检察建设,狠抓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的落实。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持续构建完善一体化联合监督机制。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完善清廉阵地和品牌建设。深化文化润检,编撰《湖州检察礼仪》手册,吴兴区检察院“吾心家本”文化品牌获评全国检察机关优秀文化品牌。
  自觉接受制约监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主动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认真办理代表建议9件。自觉接受民主监督,积极向政协和民主党派通报工作,认真办理政协委员提案5件。常态化走访联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邀请代表委员参加活动316人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公开案件程序性信息和重要案件信息2681条。邀请人民监督员、听证员参加检察听证、案件质量评查等活动365次。自觉接受履职制约,对公安机关提请复议复核案件认真审查,对诉判不一案件开展逐案评查。充分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听取律师意见5348次,提供律师阅卷2004次。
  展望 
  2025年,全市检察机关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持续以“在湖州看见美丽检察”建设为抓手,积极投身“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全面落实市委决策部署,一以贯之践行“三个监督”重要指示,全面深化检察改革,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加快打造“六个新湖州”、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提供坚强司法保障。

主办方:湖州市人民政府 地址:湖州市仁皇山路666号 政府阳光热线:0572-12345
浙公网安备33050002000102号 浙ICP备05051884号 网站标识码:3305000015 技术支持:湖州市数据局 技术支持:0572-2398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