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二〇二四湖州马拉松赛)
2024这一年,湖州体育历经许多激动人心的瞬间。8月的巴黎,湖州健儿季博文站上了奥运冠军的领奖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湖州沸腾了,这是时隔20年,湖州收获的第二枚奥运金牌;全民健身日,市领导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特色运动加油站授旗授牌,并参与互动教学,给市民献上了一份独特而充满活力的运动“大礼包”;从春天到秋天,万人参与的篮球赛燃遍湖州,这是属于湖州人自己的体育盛宴;浙超足球联赛的赛场上,两支湖州球队奋力厮杀,捧回亚军、季军奖杯,完美诠释了湖州男儿的勇与谋;1.5万名马拉松选手,跑过太湖之畔,穿过城市街道,在湖州的山水中感受了体育与城市的融合……
在过去的2024年,湖州体育放大亚运综合效应,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积极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奋力打造“体育之城”,交出了亮眼答卷:全省首个市级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成立,全省首家体育主题银行成立,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位居全省前列,省级以上体育产业平台建设数量位列全省第三,市体育局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名运动员和2名教练获评2024年第三季度实干争先“奋斗者”,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湖州体育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 竞技体育实力持续增强
夏季,市体校的田径场上,年轻的运动员不畏酷暑,在跑道来回飞驰,汗水从额头滚落,划过脸颊,又在落地的瞬间被高温吞噬,但他们眼中燃烧的斗志从未熄灭。这是一种传承,一种体育精神的接力。在这座城市,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如同春天播下的种子,不断茁壮成长。2024年,我市在43个项目中共新增注册青少年运动员1547名,向省、国家队输送了29名优秀运动员。我市输送的运动员,在皮划艇静水世界杯、世界青年场地自行车锦标赛等洲际以上比赛中,披荆斩棘,斩获14个第一、8个第二、11个第三。我市运动员季博文和队友获2024年巴黎奥运会皮划艇静水男子500米双人划艇冠军,成为我市历史上第二位奥运冠军;韩佳予和队友在这届奥运会上获10米气步枪男女混合团体第八名。布云朝克特成功晋级中网男单四强,创造中国男网新历史。戴丹丹勇夺国际武术大赛女子太极剑冠军,为国家和家乡赢得了荣誉。
■ 亚运惠民底色不断擦亮
“‘小花手、大滑臂’……跳这首《落花情》,我希望你们把自己想象成小仙女,跟着我的动作来。”今年39岁的吴晶是全市“明星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了普及全民运动,帮助大家科学健身,每年的4月到11月,她都会以公益老师的身份在全民健身中心领队跳操。这是湖州体育落实省民生实事项目的一隅。
去年,我市积极推动亚运场地设施惠民开放,累计开放350天,受益群众43.8万人次。全国首创“最美星期三——全市公共体育场馆每周三免费开放”公益品牌,惠及群众31万余人次。开展公益大培训1026场次,受益群众27.2万余人次。
以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和推进城乡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管理立法为重点,湖州体育致力将体育惠民工作迈上新台阶。去年,印发《湖州市创建第二批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方案》,推进城乡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管理立法在全省先行先试,持续推动“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导与体质健康干预”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修订等国家试点工作,起草《湖州市城乡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管理规定(草案)》。
■ 赛事经济激发地区活力
2024年12月26日,G9508次高铁列车从湖州东站开出,体育进入沪苏湖高铁开通的“快车道”,湖州市体育局与上海静安区体育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长三角一体化赛事合作交流愈发频繁……
回顾过去的一年,湖州积极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赛事,千场赛事“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成功举办承办2024湖州国际网球公开赛、2024皮艇球世界锦标赛、环太湖国际自行车赛、湖州马拉松等省级及以上赛事57项。积极打造长三角自主IP赛事,举办长三角田径短跨跳及接力项群赛、中国长三角啦啦操挑战赛、长三角公开水域游泳锦标赛等赛事,进一步扩大长三角体育“朋友圈”。举办首届“百镇千村万人”篮球联赛、第六届全民健身节、城市运动街头系列挑战赛、环浙步道系列赛等超1000场次,累计辐射人群超1000万。截至目前,我市累计10项赛事被列入浙江省重点培育品牌体育赛事名录库。
同时,以举办赛事活动为契机,湖州体育创新“赛事+旅游+健身+商贸+消费”等模式,推出“奥体之夜”“体旅集市”“跟着赛事去旅行”等活动100多场,吸引了国内外参赛者8万余人,市外来湖观赛人次超50万,带动住宿、餐饮、观光等消费约6亿元。
■ 体育产业环境提质创新
去年,在《关于推进湖州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八条意见》的基础上,我市出台《湖州市体育产业强区县、乡镇街道培育方案(2024-2026)》《湖州市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体育产业发展。
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完成了约900公里的环浙步道建设,建设进度位居全省前列,推出6条精品线路,积极开展系列赛,并获得了浙江省2024年度环浙步道系列赛优秀组织奖。加大体育企业培育力度,在全省率先探索“体育主题银行”,落实八大“体育活力贷”,完成85家单位快速审批,放贷金额1.947亿元。全市新增1家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个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1个浙江“十佳滨水户外运动场所”优秀案例。秉承“来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发行宗旨,以高质量发展反哺体育事业,2024年,湖州体彩全年销量首次突破22亿元,创历史新高,为社会筹集公益金5.35亿元。
展望
湖州体育将以高水平建设体育强市、加快打造“体育之城”为目标,深入实施红色党建领航提质、改革领域深化拓展、全国全民运动模范市创建、竞技体育实力提升、体育产业创新升级五大行动,努力为打造“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贡献更多体育力量。
强化实干担当,深入实施改革领域深化拓展行动。全力争取浙江省足球青训中心落地湖州。根据省局关于推进足球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完善U系列男女10支队伍建设。加大体育招商力度。市本级重点在拓展竞赛表演业、壮大体育经营业、发展体育中介服务三个方面找准赛道求突破。积极拓展体育与不同行业的融合,推动以体育产业为核心引流点的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以沪苏湖高铁开通为契机,与上海静安区体育局、环太湖城市体育联盟等合作,加大推介力度。
强化服务惠民,深入实施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行动。充分利用城市“金边银角”加大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完善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体制机制。强化宣传和配套政策的落地,加强赛事活动供给,组织开展“百镇千村万人”系列赛、“十百千万”体育惠民活动等赛事活动,加大创模工作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全力营造良好的创模氛围。进一步促进社会体育指导员精英计划,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基层体育委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借助“运动加油站”平台开展活动。持续推进“每周三免费开放”公益品牌,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体育场馆每周三免费开放,开放场地增加30%以上。
强化筑基塑能,深入实施竞技体育实力提升行动。全面推进省运会参赛备战。积极推送优秀队员到省队,全力保障参加2025全运会。深化体教融合创新。以足球项目为试点,联动教育部门,以市级训练单位牵头匹配6所小学、2所初中、2所高中作为足球项目基地学校,构建“一条龙”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强化多向发力,深入实施体育产业创新升级行动。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等各类产业项目。推进体育产业强区县(乡镇街道)3年培育行动。加强体育彩票管理站建设。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等新的政策文件。大力发展体育赛事经济,力争赛事经济数值在原有基础上递增15%。办好全省户外运动大会,积极争创中国最美户外运动目的地。制定出台《湖州市户外运动项目发展规划》,充分结合农文旅业态,开发打造骑行、越野、滨水、环浙步道四大线路产品,推出“湖体优品”城市运动地图。突出“一县一品、一县多品”的发展思路,积极打造“区县爆款”户外内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