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全省职工文化建设成果展示活动在湖州举行)
一场场生动的理论宣讲在企业、车间班组、生产一线火热展开;一次次劳动和技能的竞赛汇聚匠心火苗,引领培育劳模工匠凝心聚力、岗位深耕;一项项暖心举措让职工群众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也让“湖工之声”“湖工助业”等“工”字号服务品牌不断被叫响擦亮……
翻开湖州市总工会2024年成绩单,一项项有力举措、一件件暖心实事背后,是工会“娘家人”用同心与职工同行、以实干与时代共进的坚定承诺,彰显着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做强做优“工”字品牌、在新时代担当作为的坚定决心和显著成果,每一步都是那样的坚实有力,每一章都回响着奋斗的号角。
思想领航 激发职工奋进力量
行走的课堂,如何为职工“充电蓄能”?湖州市总工会的答案是——依托“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把劳模工匠、党校(行政学院)、大中小学等单位及各类优秀基层干部请进中小微企业、两新组织、新业态群体身边,用广大职工听得进、听得懂、愿意听的方式,为基层班组注入红色活力。数据显示,2024年全新启动的2.0版“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累计覆盖职工群众27.1万人次,带动生产一线活力释放。
这正是湖州市总工会聚焦思想政治引领,在增强实干争先牵引力上下实功的一个缩影。
创新打造工人大思政课。2024年湖州以余村青来集项目为试点,不断探索青年职工思想引领工作,相关工作获全国总工会充分肯定。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去年,市总工会高质量评选劳模先进典型,选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奖状)5名、全国工人先锋号3个,省劳动模范28名、省模范集体7个,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风尚。
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市总工会大力推进新时代“唱响劳动美”湖州职工文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已承办全省职工文化建设成果展示活动等“双百引领”实施活动2158场次,送文化下基层208场次,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以身边事折射大时代,打造新时代职工文化建设“湖州样本”。原创微电影《老姜是谁》还在全国第二届职工短视频大赛中斩获优秀奖,省赛荣获一等奖。
新质赋能 铸强产业主力军
在浙江省总工会日前公布的首期大国工匠浙江培育对象建议名单中,湖州3人入选,迈出了冲刺大国工匠的第一步。如何帮助劳动者畅通成长通道,帮助他们由“工”变“匠”,市总工会一直在努力。
全面推进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2024年,市总工会不断完善职工提技平台,全年累计开展技术培训2300多场次,新增技能人才5.2万人,位居全省第3。全年新增浙江工匠43名、湖州工匠50名。同时,打造市、区县两级工匠学院7家,探索建立“工匠学院+实训基地”培训模式。为了让青年职工在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推出了“项目首席负责制”,不断深化“定项目、抓落实、转成果”全链条培养模式。
为了给湖州50万产业工人送去“阳光雨露”,帮助更多人才脱颖而出,市总工会努力搭建比拼竞技擂台。2024年共承办浙江省碳汇计量评估师等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4场,全市22人获“浙江金蓝领”称号;开展市、区县两级“百业千匠”职业技能竞赛112场次,107名选手获市“技术能手”称号,为近三年最多;带动全市基层单位开展岗位练兵1560场次,覆盖职工7.4万人次。
围绕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去年我市广泛开展沪苏湖高铁等重点项目立功竞赛,4个项目被列为省级示范。为了更好地打造建功立业舞台,市总工会还围绕迭代八大新兴产业链,努力推动“链主”企业打造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全年共组织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136场,征集创新“金点子”1259条,形成职工创新成果4140项,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00多个。
2024年,市人大专题调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市总工会高质量完成会办的《关于多方联动推动企业职工增技增收的建议》等4件人大代表建议。市政协工会界别的委员们走进一线产业车间,了解基层职工的呼声诉求,聚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等深入协商、积极建言。
真诚服务 当好暖心“娘家人”
“娘家人”,是职工对工会干部的亲切称呼。他们在基层一线,面对面与职工交流,真诚倾听职工心声,他们实打实为职工和企业服务,出实招、办实事,当好暖心“娘家人”,“三访日”工作机制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让职工的心声有“回声”,去年,市总工会推出领导班子下访、接访、走访“三访日”活动。在工会驿站、职工服务中心、公共服务站、矛调中心、一线企业等场所广泛听取基层工会和职工的意见和建议,面对面为职工办实事解难题,广受好评。
聚焦基本职责,2024年,湖州市总工会在提升可感可及服务力上实招迭出,通过健全直达快享机制,建成68.1万名会员实名制数据库和南太湖号工会服务专区,定期开展线上线下普惠服务。同时,高效推进省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改造提升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75家、“妈咪暖心小屋”12家,全市506家站点累计服务户外劳动者超3.4万人次。全市共有10.2万名职工参与普惠性疗休养,人数创历年新高。
塑造特色服务品牌,发布了全国首个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地方标准,“6+X”协商机制入选全国总工会创新案例,2024年,全市共签订能级工资集体合同2901份,规上建会企业覆盖率82%,为全省最高。同时,市总工会还不断深化多元化帮扶体系,共发动70.3万人次参加职工医疗互助,发放互助金2683万元,惠及职工6.2万人次。全市累计筹集帮扶经费557万元,慰问一线(困难)职工1万多名,覆盖面较上年增长21%。“湖工助业”就业招聘活动全年共开展181场次,转岗再就业培训5056人次,为职工送上实打实的暖心服务。
在构筑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市总工会不断完善与人社、司法等部门的联动协同,培育省级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8家,努力助力打造“企业最有感”的营商环境。此外,为了努力成为职工最坚强的后盾,去年共组织公益法律活动120多场次、服务职工18.2万人次。
深化改革 持续贡献工会力量
2024年4月,全市首个共享型企业职工文体中心——永艺职工文体中心启用,通过资源整合、服务融合、企业联合等方式,为周边近百家企业3万余名职工提供敞开式服务。共享型企业职工之家的新模式,让职工可以在家门口就近就便享受到工会“娘家人”的服务。这种“一个中心、多点辐射、多元服务”的工作格局,未来五年将在全市各乡镇(街道)实现全覆盖,进一步丰富职工文化生活。这也是市总工会深化改革,不断打造特色服务的新尝试。
为持续提升工会影响力,去年市总工会启动了大抓基层三年行动,投入800多万元,支持30个乡镇(街道)工会建成职工文化活动阵地,新增新业态劳动者会员2.5万人。
与此同时,为扎实推进新时代湖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去年又推动了首批13家国企试点改革,充分发挥国企在思想政治引领、构建技术技能形成体系等方面的示范作用,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
展望
时间的脚步永不停歇,奋进的旋律激越昂扬。
2025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市总工会将坚持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为总载体总抓手,聚焦党政所需、职工所盼、工会所能,实施“四大行动”,努力为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实施思政引领提效行动。办好职工思政大学校,提质扩面“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覆盖企业组织2500家以上、职工35万人次以上;筑好宣传传播大格局,开展劳模工匠“开学第一课”等500场次以上;搭好职工文化大舞台,送文化下基层200场以上、兴趣小组活动5000次以上。
实施深化产改提速行动。系统谋划产改新篇,实施“揭榜挂帅”“赛马比拼”,打造产改湖州标志性成果;赋能职工成长成才,全市域推进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力争规上建会企业覆盖率达到85%;激励职工创新创造,完善职工创新工作体系,培育市级创新工作室20家以上。
实施维权服务提质行动。强化兜底性保障,免费就业培训5000人次以上,医疗互助参保职工70万人次以上;拓宽普惠性服务,改造提升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100家,创新推出“劳动的味道”和春节“惠新年夜饭”;推动高品质生活,举办全市首届“职工品质生活节”,落实非公企业疗休养专项补助,力争职工疗休养人数突破11万。
实施强基固本提能行动。夯实基层基础,年度新增新业态劳动者会员2万人以上;强化数智赋能,设定每月20日为“工会会员日”,线上线下开展助企惠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