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登记管理  >  年度报告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湖州工程技师学院)
发布时间:2025-04-10 16:23 信息来源:事业登记系统 字体:【
单位名称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湖州工程技师学院)法定代表人闵惠敏
住所  湖州市长兴路1299号
开办资金(万元)25377.8经费来源全额拨款
年初数(万元)24142.19期末数(万元)22879.89
宗旨和业务范围培养中专(中技)学历人才,继续教育及相关职业培训,促进文化发展。同时作为自学考试助学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500471177793T举办单位湖州市教育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设办公室、教务处、教科室、学生处、后勤处、培训处、实训处、招生就业处等8个内设处室,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投身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以省“双优”创建为抓手,积极响应现代职教体系构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数字赋能、优化育人环境、提升育人质量,全方位办好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为进一步打响“学在湖州”品牌建设贡献更多职教力量。这一年,学校荣获全国生态劳动教育实践特色学校,2023学年市属学校考核优秀单位,湖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12项,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全国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各类全国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22项,学校教职工荣获市级以上荣誉22项。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党建领航,构建思政教育“共同体”,筑牢学校发展根基。2024年,学校坚持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以党建引领学校发展,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面执行“三重一大”制度,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筑牢政治、思想和组织根基。通过开展读书班、个人自学、专题研讨、思政微课等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年活动达43次,持续开展“全校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的学习路径,开设思政微党课12节,参演师生近百余人。积极培育“驼峰计划”后备人才,60次人获评市级以上荣誉。学校党委获第二批湖州市中小学示范性党组织,多人荣获省级荣誉。(校党委书记崔燕荣同志获浙江省“双带头人”党组织书记典型,校党委委员姚志恩获浙江省劳动模范,党员何立获浙江省春蚕奖荣誉称号)。学校“校企合作党建联建”举措获湖州市全域党建联建特色案例。《四联衔接双融双促——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党建+产学研用平台”的建设实践》成功申报党建联建典型案例,充分彰显了党建工作对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与党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要求形成高度契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二)立德铸魂,培育“德技并修”复合型人才,助力学生全面发展。2024年,学校构建“一核三链六径”一体化育人模式,培养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的应用型人才。本年度,文体类市级及以上获奖共176项,其中艺术类获国家级1项,省级4项;体育获省级25项;双创省级2项;文明风采省级2项。(承办省第二届中职校园跳绳争霸赛,《战鼓》获省艺术节一等奖,省“文明风采”2项,全国武术短兵学校联赛斩获四金一银三铜荣获全国团体第二名;校定向队在省定向锦标赛中斩获女子团队第二,男子团体第三),多名教师在班主任评选及德育案例比赛中获奖,(其中娄萍获评湖州市名班主任培养对象,管惠瑜、曹龙显在浙江省班主任职业能力大赛中分获二三等奖,实现了我校在该赛项上新的突破)。持续擦亮骆驼公益品牌,师生参与市级及以上大型活动服务十余次,发动志愿服务百余次,获评湖州市“最美志愿服务组织奖”、湖州市青年文明号等。德育工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开,全面展现了学校积极构建一体化育人模式的实践成果,与职业教育强调的培养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紧密相连,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三)科研驱动,推进“三教”改革创新实践,深化职业教育内涵。2024年,学校秉持重实际、求实效的原则,聚焦课堂教学,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校企合作为基础,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推进“三教改革”。通过迭代开展“开放课堂2.0版”活动,加强教学管理,截至目前开设公开课21节课,听课总计448人次。学校依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调整完善6个专业大类18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总量达到263门。针对高考推行高三语文、数学备课组机制试点,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促进学科教学的提质增效。积极开发新形态教材,《机械测绘与制图》立项为浙江省职业教育一流课程,加强“赛学教”融合发展,教师在省级教学能力大赛等多项赛事中获奖6项。充分体现了学校在教育科研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与职业教育要求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教学质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念高度一致,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四)梯队打造,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24年,学校注重“三驼”工程教师梯队建设,通过构建多层次协同学习共同体,以项目驱动名师工作室,教学创新团队解决教学改革难题。完成了国家级教师创新团队终期复评,成功举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应用能力提升”主题研修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全校范围铺展初中高级“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本年度,新增浙江省中职教育教学成果孵化项目2项,全省职业技能教学研究课题重点课题1项,浙江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教科研成果评选一等奖1项,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教师市级及以上教学业务获奖70项,教材开发8本,其中出版教材7本,市级以上课题立项、结题和获奖共30项,论文、案例发表14项,获奖39项。深刻反映了学校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投入,与职业教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的要求相符,为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关键支撑。(五)产教协同,融入区域“产业链”发展,主动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学校精心打造智能制造实践中心以及工业机器人、三坐标测量仪、五轴加工中心等专区工作坊的建设,2024年“弘毅区域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获批省级建设项目。同时,学校积极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提高取证率(平均取证率较2023年的80.0%提升至2024年的91.3%)。学校实体化运作湖州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暨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湖州工程技师学院长合区分校,积极履行产业“技术经理人”角色,打通产教“最后一公里”。基地全年完成455人次实训教学,完成高精度产品8000余件,2项技术研发项目,培训鉴定265人次,企业员工培训500余人次。学校牵头成立湖州市先进制造业职教联盟、数字信息产业职教联盟、湖州市现代服务业产学研联合体、行业产业共同体等,构建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推动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校企协同中心和产业学院建设,有力证明了学校在产教融合实践中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与职业教育强调的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度契合,为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有益范例。(六)社会服务,拓展职业教育“多元”功能维度,彰显职教责任担当。学校深化培训改革,以信息化为突破,构筑开放式培训格局,提升培训资源统筹整合能力。本年度,社会培训规模稳健保持在1万人次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培训超过1900人次,社会评价工作超过4000人次,服务社会化考试考生超过60000人次。承办各级各类技能比赛(承担省残联全国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浙江省选拔赛5个项目的培训和比赛事项,承担吴兴区、南太湖新区以及湖州市总工会相关的企业职工技能比赛16次)。积极推动“双元制”培训项目,共有396人次在此培训项目中获益。充分利用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实训场所和设施设备,开展了满足中小学多样化劳动实践项目,完成1780人次职业体验,展现了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担当。切实体现了学校在社会服务方面的积极作为和显著成效,与职业教育服务社会需求,拓展社会服务领域,提升社会服务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社会适应性的要求相一致,为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七)数字赋能,优化校园信息化“智慧”环境,推动管理服务升级。2024年,学校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改善信息化教学环境,通过数字化平台和资源建设,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信息化水平。学校创新智能管理模式,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集成校内网信息发布、智慧服务、教务管理等业务系统,实现校园业务一网通办,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同时,学校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搭建心理健康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以师生发展为目标,构建数字能力模型,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初步形成师生“数字画像”架构。积极谋划智慧操场、智慧食堂新方案,突显了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积极推进和有效成果,与职业教育强调的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要求紧密契合,为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八)示范辐射,助力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进步。学校始终坚持“理念互补,资源共享,项目衔接,共同发展”的合作交流方针,着力在校园文化、办学特色、德育工作、教学研究以及校际间的师资柔性流动等方面加强辐射与合作,切实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效益,推进省内外职业教育的存同求异,和谐发展。校党委委员、省万人计划名师姚志恩领衔的教师创新团队为10家企业开发和生产“高精尖”产品100余类,副校长陆婷领衔的省成长导师工作室、市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为山区海岛、遂昌、四川金川县、新疆阿克苏等地的师生和家长,送去心理健康、园艺特色等课程,累计服务超1万人次,充分体现了学校在示范辐射过程中的积极贡献和引领作用,与职业教育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校际合作与交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助力共同富裕的要求高度一致,为推动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和社会公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破解学校发展瓶颈不够有力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建设背景下,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由“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升学和就业并重”,目前,谋划中职生升学发展的具体思路和办法较多,而就业导向的技工人才培养力度不足、举措较少;学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改革项目——长合区基地建设,在中西部人才招引和社会培训开展力度等方面明显不足。需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凝聚合力破解难题,谋划好“两块牌子”融合发展,探索实践职教体系“一体两翼”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推进“混合运营、中高一体”两个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努力实现“升学与就业”双赢的格局。(二)校园文化传承发扬有待优化学校构建了骆驼校园文化,但文化环境建设不够清晰、没有重点,也没有与时俱进;文化育人活动丰富,但略显杂乱,缺乏系统性;骆驼文化与学校清廉建设的结合度不高,新的职教背景下的文化时代性和创新性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将学校党建品牌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领师生重温骆驼文化的内涵,加深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
四、下一步打算(一)强化政治担当,持续聚焦“四大路径”增效发挥每位委员对所在支部、联系专业部和分管处室的引领作用,主动参与各类政治学习、指导业务开展、监督工作执行;积极开展问题调研,结合“党建+项目”推行问题清单和项目责任制,以确保相关工作责任落实到位。(二)升级文化影响,持续强化“四大战略”赋能启动“四区三园两道一带”环境文化提升工程;编制新教师成长手册、重编学校文化学生读本;提质基于“三季四月五节”的学校文化活动;凝练清廉文化,争创省级清廉学校示范校;弘扬匠心文化,激发技能成才内生动力。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7月任免了单位主要行政负责人:闵惠敏同志任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免去崔燕荣同志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校长职务。按《细则》规定于2024年8月申请办理了变更法定代表人登记。
相关资质认可食堂食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至2027年8月29日医务室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至2025年9月4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2023学年市属学校考核优秀单位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