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浙江工业大学膜分离与水处理协同创新中心湖州研究院 | 法定代表人 | 陈怡 |
住所 | 湖州市红丰路1366号6幢一层 |
开办资金(万元) | 271.19 | 经费来源 | 经费自理 |
年初数(万元) | 519.39 | 期末数(万元) | 271.19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膜产业高新技术项目在湖产业化,推动湖州相关产业发展。建设膜材料和膜分离技术开发平台;建设污水与废水处理及资源化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培养膜相关技术开发类人才;提供技术咨询和分析测试等公共服务。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500327899863W | 举办单位 | 中共湖州南太湖新区工作委员会、湖州南太湖新区管理委员会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膜产业高新技术项目在湖产业化,推动湖州相关产业发展。建设膜材料和膜分离技术开发平台;建设污水与废水处理及资源化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培养膜相关技术开发类人才;提供技术咨询和分析测试等公共服务。本单位无内设机构。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过去一年,本院在科学研究、企业孵化及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成果斐然。(一)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领域,我院积极拓展横向合作,与多家单位达成合作意向,签订14项主要横向项目合同,合同金额总计144万元,已累计到款101万元,为科研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二)孵化企业24年度成长情况:我院全力推动在孵企业发展,浙江奥氏环境科技、湖州森诺氟材料科技等企业实现年产值5.2亿元,利税2700万元。其中,“高性能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及膜装备产业化项目”在浙江长兴求是膜顺利落地,其装备加工及膜组件智能化生产线建设完成并投产,2024年实现营业额1.3亿元;“节能低碳膜法有机溶剂处理和再利用项目”完成中试熟化,与湖州顺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新型纳滤设备产业化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00套高性能膜滤设备的生产能力。(三)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成果显著,我院与湖州及周边地区企业共建24家联合研发中心。同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接待国内外专家学者来访,并承办多次国内重要学术会议。此外,我院组织专家团队深入湖州地区相关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合作开发新产品,2024年共调研走访企业35家,挖掘技术难题28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1)2024年7月3日,我院副院长吴涛陪同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彭孝军到访研究院孵化企业浙江赛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湖州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主任王瑾、南太湖新区科创中心副主任吴皋陪同。(2)10月7日下午,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纳米生物医药研究所所长彭家伟等一行来我院访问交流,我院副院长吴涛,实验室主任陈怡负责接待,湖州市人民政府咨询委专家胡妙吉、湖州市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李红伟陪同。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由于本研究院2024年度处于转型初期,本年度实际工作时间只有不到半年时间,很多工作未能充分开展。 |
四、下一步打算 | 研究院由依赖政府补助为主型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型(专家团队自我造血+研究院平台开放共享),实现研究院的降本增效和长期发展。一、科研项目与企业孵化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确保每年成功立项数稳步增长。同时,每年成功孵化相关科技企业2-3家,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二、人才交流与基地建设每年举办1-2场科技技术主题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与,交流最新科研成果与行业动态。定期组织高校专家湖州行活动,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与高校合作,搭建大学生生产实习基地和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当地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三、项目引进与团队合作重点发掘引进国内外先进膜技术的膜产业项目和研发团队,拓展研究院业务领域,提升科研实力。#四、品牌宣传与合作交流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打造研究院品牌。积极争取省级以上媒体报道和关注,提升研究院声誉和影响力。加强与学校、湖州市政府相关部门、行业企业的合作交流、构建合作生态。#五、研究院建设与升级做好研究院下一个周期的建设准备,完善管理与制度,提升运营效率。积极进行研究院的创新与升级,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科研需求。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03月22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换领。2024年10月18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变更。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