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登记管理  >  年度报告
浙江省湖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发布时间:2025-04-10 16:27 信息来源:事业登记系统 字体:【
单位名称浙江省湖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法定代表人常艳春
住所  湖州市吴兴区开元路100号
开办资金(万元)6317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7301.58期末数(万元)6702.65
宗旨和业务范围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监测保障,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及科研。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500471172319A举办单位湖州市生态环境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设办公室、水环境监测科、大气环境监测科、现场监测科、中心分析科、监测质量科、监测科技科、综合业务科8个内设科室,在湖州市生态环境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开展的主要工作本单位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1.高质量完成全市地表水、噪声、辐射等环境要素监测,出具手工监测数据4.2万个,出具地表水和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1070万个;2.完成国、省控监测断面采测分离样品分析工作,盲样测试全部通过省和国家质控审核;3.强化污染源监测与监管执法联动,完成104家企业的执法监测工作;4.完成浙江省主要河流10个断面底栖动物、环境DNA采样和生境调查工作;5.加强太湖入湖口和老虎潭水库藻类监测,及时预警确保不出现藻类舆情;6.高质量做好28个省控水站和21个气站的运维管理和数据审核分析工作,出具国控水质日报表、空气质量日报等各类报表1610份;7.编写水环境质量分析、空气质量分析等各类技术报告78份,完成年度环境质量报告和公报编制;8.全力配合完成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9.建立水质异常数据预警发布机制,发现异常数据及时预警,全年发送水质预警信息102条;10.通过监测站点现场巡查、无人机排查等手段对国省控监测站点进行防人为干扰检查,及时处理各类问题30余起;11.联合省中心完成我市首次水中新污染调查研究;12.修订完成湖州市重污染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专项方案,发布大气污染提示29期、重污染天气预警专报3期;13.在上海进博会和乌镇互联网大会期间,集中精力做好环境质量实时监测和数据审核上报,为重大活动保障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14.配合完成“十五五”国控点位优化调整工作,编写完成水、气技术支撑报告;15.新增低频电磁辐射分析仪、全自动固相萃取仪,酶标仪等仪器设备,补齐硬件设施短板;16.应用卫星遥感及无人机,对全市国控点位的着生藻类、底栖动物和太湖流域藻类进行立体监测,推动建立生物图谱库,提升水生物监测能力。(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在第三届全国监测技术大比武中助力浙江省代表队获全国团体一等奖,朱晶晶获应急组二等奖,首次在国家级赛事中斩获佳绩,创造湖州市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历史最好成绩;全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中获奖人数全省第一,8名参赛队员全员获奖(分别为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3名)。2.科研创新不断突破,获国家级专利2个、软件著作7个,3个科研课题成功立项。3.参加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监测网和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能力考核,挥发酚、土壤中镉、四种有机氯等项目结果均为满意。4.顺利通过2024年度省级上岗考核,53个项目80项次考核均一次性通过。5.加大新项目研发力度,顺利通过省级扩项评审考核,新增分析项目12项。6.监测中心党支部被市生态环境局党委授予“四强党支部”称号。7.监测中心档案室获评“省级优秀档案室”。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监测硬件水平相对滞后,处于全省中下水平,缺少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设备限制新项目研发;2.精准溯源与分析研判能力不够,在环境质量预报预警、监测数据协同分析及污染物溯源等方面仍存在不足;3.创新应用能力仍欠缺,在应对热点难点环境问题上,缺乏前瞻性和针对性的研究能力。
四、下一步打算(一)强化政治引领,深化党建业务融合。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巩固主题教育成果,确保监测工作始终遵循正确的政治航向。强化党建引领,促进党建工作与监测业务深度交融。(二)加速数智转型,提升监测质量效能。加速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优化监测点位布局,确保数据全面、精准反映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进环境监测智能化转型,提升监测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三)严守质量关卡,确保监测数据准确。严守监测质量生命线,通过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监督、严格数据审核等措施,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无误。建立健全质量追溯机制,确保监测环节可控、数据可追溯。(四)激发创新活力,增强监测技术实力。鼓励技术创新,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重视中青年骨干培养,通过师带徒、项目实践等方式,提升团队科研实力,为监测事业持续发展注入活力。(五)锻造监测铁军,树立队伍良好形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培养专业人才,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与创造力。加强新人员、新技术、新方法培训,提升专业素养与技术水平。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因法人证于2024年7月25日到期,进行了及时更换。
相关资质认可具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证书编号221112050439,有效期至2028年9月26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2024年1月,监测中心被市生态环境局党委授予“年度先进单位”;2024年1月,监测中心党支部被市生态环境局党委授予“四强党支部”称号;2024年2月,监测中心档案室获评“省级优秀档案室”。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