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柏建华 |
住所 | 湖州余家漾路168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54567 | 经费来源 | 经费自理 |
年初数(万元) | 50666 | 期末数(万元) | 49081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传播本市新闻和其他信息,促进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负责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负责宣传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负责市级主要新媒体平台规划实施,建设移动媒体矩阵,推动数字化、移动化传播;负责市级主要报纸的采编出版发行和市级电视频道、广播频率的采编播出;负责市级层面媒体融合的规划、实施,建设发展新型主流媒体。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500MB1C14421X | 举办单位 | 中国共产党湖州市委员会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市新闻传媒中心领导班子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委全会部署,锚定“中宣部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单位”定位,持续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系统化推进“135”工作体系,聚焦“市级媒体高质量融合改革的全国样板、全省标杆”总目标,主攻“媒体融合提标”“产业经营提质”“能力作风提升”三大突破方向,聚力“五个传媒”,为打造“六个新湖州”、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贡献传媒智慧与力量。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年来,领导班子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牢牢把握“政治铸魂、聚力发展、赋能提质、强基固本、勤廉示范”五大主题主线,推动传媒文化和传媒精神入脑入心,以高水平党建引领带动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一是抓好政治建设。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断提高改革能力、强化改革责任、汇聚改革合力,推动各项改革举措精准落地见效。二是加强思想建设。认真履行党委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压实党建主体责任,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并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民主生活会及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接受监督和评议。始终将党纪学习教育作为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来抓,科学搭建组织架构、健全沟通协调机制,精心制定《中心党纪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和总结会,对中心党纪学习教育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总结。三是推进作风建设。坚持发挥领导班子“头雁效应”,大力发扬敢为人先、敢于担当、敢争上游的精神,系统化推进“135”工作体系,排定“四重”工作清单,通过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牢固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的“1+N”协调运转工作机制,中心荣获2024年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四是完善制度建设。先后组织制定10多项规章制度,压紧压实领导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严把制度执行关,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三重一大”事项前置审议,全年召开18次党委会均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规范决策。(二)以“四重”工作为抓手,深化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一年来,领导班子紧盯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精心部署“四重”工作清单,加快实施媒体融合四轮改革,谋定35项标志性、突破性重点工作,以变革思维加快机构重塑、内容提质、经营破局、数智赋能和团队建设,为新时代湖州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一是融合改革积极有为。紧紧围绕“运营城市”目标,牢固确立“互联网化”运营理念,优化内部小组结构,设立策划组、执行组、项目组等运营团队架构,形成前期对接策划、中期执行优化、后期总结复盘的闭环流程,不断提升南太湖号客户端运营能力。深度整合优化“报网声屏端播”资源要素,建立采编“快讯小组”,深化采访工作室运行机制,通过推动创新表达方式、优化版块分布等途径,不断强化主题报道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穿透力。特别是在短视频方面,通过精准策划、高质量制作与多渠道传播,千万爆款短视频达23条,湖州医务人员救助患者的短视频全网浏览量超10亿次,围绕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大会制作的5条短视频,得到市委书记陈浩的表扬。成立国际传播中心工作专班,制定国际传播中心建设方案,加快推进组织机构调整,通过重点推进“机遇中国·绿意湖州”国际传播项目,为打造现代化国际传播平台市域样板作准备。二是新闻宣传出新出彩。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决策部署,重点推出“锚定现代化改革再深化”“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专题专栏,精心谋划“苕溪两岸”等重大融媒新闻行动,生动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州市域图景,共刊播重点新闻宣传报道5.1万篇,完成外宣稿件总量7748篇,同比增长30%。多次过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一二三等奖。同时,中心今年获一等奖数量也超历年,创融合改革以来最高纪录,在全省市级媒体获奖数排名前列。积极探索湖州发布”微信公众号、“美丽湖州”抖音号、广播名栏目、湖产纪录片等传媒自主品牌放大效应,目前“湖州发布”微信公众号粉丝达到69万,“美丽湖州”抖音号粉丝79万。全面推进智慧视听建设,FM98.5湖州交通文艺广播年初转型为AI广播,《小璐说安全》成为中心第一档启用AI主持人的电视栏目。三是产业经营稳中向好。持续深化产业经营变革重塑,坚持探索自我“造血”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巩固原有传统合作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在文化提炼、艺术转化、品牌运营、场馆建设等方面有了新成效。紧抓原有重点产业项目培育发展,成功承办绿色低碳创新大会、湖笔文化节等多个活动项目,户外及高铁项目对比去年同期增幅达50%。狠抓过程管控,新建大项目协同推进机制、市场分析机制,扎实推进市场营销矩阵、执行矩阵,组织开展“经营人力资源管理”“品牌营销推广”等5期培训,共计382人参与业务学习,实现全领域、全环节、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保障产业经营规范高效运行。四是技术研发主动有效。紧盯媒体技术前沿,整合当下AI智能大模型能力,进一步优化“千人千面”智能内容推荐,强化南太湖号客户端用户信息互动能力,开发全新界面、全新首页、全新个人主页和全新消息功能,启动研发自有“政务大模型”和“传媒大模型”,成立人工智能AIGC传媒创新实验室,自主开发开心大赢家、业主之家、金融专区等南太湖号客户端重点应用场景25个。不断迭代南太湖智媒云融合采编系统,优化南太湖智媒云生产流程,重新调整模型算法,构建更加科学的稿件传播力考核体系,强化全网数据采集能力,为中心媒体融合提供强劲数据引擎。同时,积极拓展技术输出项目,与市总工会、市委宣传部、市医保局等单位合作上线“工会服务专区”应用、“菰2.0”网评员系统、市医保管家无纸化办公系统等应用,积极推进外市媒体的客户端建设服务,已与广东惠州、广西北海等地达成融媒技术项目合作。中心荣获“全国报业媒体融合技术支撑优秀单位”,《数智传媒大脑》荣获“2023-2024年度全国媒体融合技术应用案例一等奖”。五是队伍建设走深走实。健全机关党建责任体系,制定中心机关党建工作“三级四岗”责任清单,面向23个在职党支部组织开展“四强”党支部创建和“五比一争”活动,其中2个“四强”党支部和6名“效能先锋”受到市直机关工委命名表彰。持续推进清廉传媒建设,召开中心(集团)全面从严治党暨中层干部集体廉政谈话大会,刊播《微视“廉”播》26期,中心成功入选2024年度市直清廉机关示范化拟建设单位。牢固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紧盯高素质干部、创新型人才和高素养员工“三支队伍”建设,开展各类培训共计56次,精心策划组织“千里马”培育先锋营,进一步完善培养干部的长效机制。先后开展4场招聘工作,招引全媒体记者、视频剪辑等紧缺性人才多人。强化全员绩效管理机制,制定《2024年度绩效考核方案》,形成全方位、全链条、多维度的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激发中心全体职工工作热情。(三)以群众满意为标尺,积极赋能市域社会治理一年来,领导班子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关注百姓诉求,凝聚民心民力,进一步推进主力军挺进主战场,迭代升级媒体监督打法,提高新闻宣传和媒体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强化主流媒体舆论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穿透力,积极赋能市域社会治理。一是革新媒体监督。做精做深《看见》栏目,上线《看见》3.0版和微信小程序,探索“人大监督+新闻监督”互动,当好政府百姓的连心桥,反映需求的好平台,推动解决的展示窗,各方同频的共振器。全年播出节目237期,共推出最炫民俗风、聚焦治气攻坚等11组系列报道吸引1.6亿人次参与线上线下互动。组织10场“看见面对面记者在身边”活动,招募市民观察团成员近300人,收集问题700多条、建议140余条,解决250多个问题,市委书记陈浩还专门主持召开栏目开播两周年座谈会,与社会各界代表座谈交流,推动栏目取得更大成效。栏目入选第四届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被评为浙江省首届媒体履责优秀案例奖一等奖。二是突出群众有感。聚力挖掘对“湖州有感”的真切表达,聚焦民生热点,持续做好“我和我的湖州”“新春走基层”等栏目,把镜头对准群众,把话筒交给群众,以群众视角生动讲述“我”与湖州的典型故事,让“政府有为”转化为“群众有感”,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营造建设新湖州“一个都不能少”的实干氛围;聚焦创新表达,全新开设全媒体访谈栏目《郑重提问》,创新改版“8九点”微信公众号,将湖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市委市政府新主张、新思想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受众,在丰富完善传媒新闻品牌线的同时,把城市品牌有效“链接”到群众心里。三是优化媒体服务。更加突出“新闻+服务+社交”的特色,以服务为纽带积极参与市域基层治理现代化。推出湖州e停、掌上水务、业主之家等具备社会治理功能的高频应用,新链接美团、饿了么等应用场景,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场景、碎片化的生活服务需求;升级迭代“邻里”2.0应用在40个社区落地推广,促进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向信息化、智慧化、精准化方向发展。一年来,平台热门应用访问数超700万人次,共引入线上线下商铺万余家,联合开展消费券活动295场,完成南太湖号支付超900万单,为客户端有效连接本地用户、主动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今年以来,中心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比较亮眼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比如:“南太湖号”客户端运营能力还不够突出,产业经营质效还有待提升,新媒体技术、数据分析、用户运营等方面的人才储备还不够充足,国际传播生产能力还比较欠缺等,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
四、下一步打算 | 2025年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表20周年。中心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委全会精神,持续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系统深入推进“135”工作体系,重塑变革内驱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内容竞争力,提升产业运营力,建成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市级新型主流媒体,争当市级媒体融合改革的全国样板、全省标杆。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相关资质认可 | 《广播电视播出许可证》有效期至2025年6月30日《广播电视频道许可证》(综合广播)有效期至2025年6月30日《广播电视频道许可证》(交通文艺广播)有效期至2025年6月30日《广播电视频道许可证》(经济广播)有效期至2025年6月30日《广播电视频道许可证》(新闻综合频道)有效期至2025年6月30日《广播电视频道许可证》(文化娱乐频道)有效期至2025年6月30日《广播电视频道许可证》(公共频道)有效期至2025年6月30日《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有效期至2026年8月27日《报纸出版许可证》有效期至2028年12月31日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2023年度重点工作成绩突出集体2.2023年度湖州市改革突破金奖3.湖州市承办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集体嘉奖4.浙江省文明单位5.第四届湖州慈善奖6.中心申报“全媒体栏目《看见》”项目入选第四届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7.中心荣获“全国报业媒体融合技术支撑优秀单位”,《数智传媒大脑》案例荣获“2023-2024年度全国媒体融合技术应用案例一等奖”8.中心创作重大主题报道《“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十记”大型融媒体蹲点报道》获得第34届中国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三等奖9.2024年度浙报集团湖州分社共享联盟·最佳伙伴奖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