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探索“气象×金融”服务新模式
“绿色气候”也能贷款?近日,因在长兴县气象局联合县金融监管支局开展的绿色金融气候生态友好型项目评分中获评“非常友好”等级,长兴夹浦红珠葡萄公司成功拿到了长兴农商行授信的50万元低息贷款,贷款利率下降100个基点(BP)。企业负责人说,眼下正是资金需求大的时候,这笔低息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长兴这笔“气候贷”的成功授信,是我市探索“气象×金融”服务新模式,激活生态金融价值的又一次生动实践。记者从市气象局获悉,去年以来,以气象金融绿色发展行动为契机,我市气象部门持续深化气象与金融领域协同创新,探索开展气候风险评估,推进金融与气象数据、产品、技术等方面的双向聚合,积极开拓生态价值转换新路径。
作为气候投融资形式之一,“气候贷”的特点在于贷款条件、利率、期限等要素与气象数据要素紧密相关。“我们系统梳理了近 30年我市发生的台风、暴雨等9类气象灾害数据并开展综合风险评估,形成了《湖州市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报告》。”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此为基础,创新运用VEP(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从气候生态价值、灾害风险等级、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保险保障能力5个维度构建地方特色评价办法,科学评定项目气候生态友好等级,实行授信额度及贷款利率差异化管理。
“评定等级高,贷款利率相对低。”该负责人说,这样在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能引导企业注重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近年来,随着安吉白茶种植规模扩大、茶叶机械设备更新等原因,茶农的资金需求也不断扩大。2月以来,安吉县气象局依托VEP核算机制,联合该县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开展绿色金融气候生态友好型项目评估,依托金融科技手段,联动安吉县“白茶产业大脑”平台,完成了相关企业的“VEP”气候贷的流程,用于满足农户白茶产业生产经营。截至目前,共向6户白茶种植户及时发放贷款共计690万元,利率最低至2.65%。
得益于市气象局出具的绿色金融气候生态友好型项目赋分,莫干山旅游文化提升工程也成功拿到了兴业银行湖州分行的“气候贷”,有效降低融资成本预计约200万元,助力企业加速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保护。
“一个个‘气候贷’产品的落地,充分展现‘气象×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的广阔合作空间。”市气象局介绍,通过将气象数据、气象风险评估等因素深度融入融资流程,促进融资决策由“经验判断”转变为“数据支撑”,在进一步激发“气象要素”潜在价值的同时,持续助力推动我市绿色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截至目前,全市共落地气候投融资8笔,总融资授信 3.8812 亿元,已放款1.4252亿元,贷款利率平均下降 55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