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市经信局获悉,今年以来,我市以系统化思维、创新性举措全力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通过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湖州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特别在提标改造领域,我市以“三年任务、两年攻坚”的决心,加速推进印染、水泥、铸造、墙材等行业绿色转型。截至一季度,已完成249家企业提标改造,占总任务量的78.8%,其中铸造、墙材行业完成率超90%。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全市一盘棋”理念,构建起“顶层设计+协同推进+闭环落实”的立体化工作体系。在顶层设计层面,出台《湖州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聚焦纺织面料、健康座椅等八大细分行业,明确“分行业提标提效整治+定区域全域有机更新”双路径,破解“低小散”整治标准不统一、土地腾退利用效率低等痛点。
围绕“扶优扶强+提标提效”双主线,我市多维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迈进。针对健康座椅、家装木业、时尚童装等特色优势产业,实施“一业一策”精准培育方案,通过“质量管家”服务推动品牌化发展。目前,全市已创建8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居全省第五;安吉现代家具与智能家电产业集群获1650万元省财政专项激励。一季度新增4家“浙江品字标”认证企业,“世界椅·安吉造”“中国童装之都”等区域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
为确保行动高效落地,目前我市已建立“分管副市长季度调度、专班专项攻坚、三级联席会商”机制,由经信、生态、应急等部门组建联合专班,市、区县、乡镇三级联动压实责任。市级层面通过年度推进计划、专刊通报平台等载体强化指导,各区县则建立“关停腾退、整合集聚、规范提升”三张清单,以清单化、时序化、责任化管理模式推动任务落地见效。
市经信局表示,下一步,全市将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深化“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技术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湖州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