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年来,湖州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可持续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一,形成了不少创新发展路径。其中,湖州深化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推进“无废工厂”“无废集团”“无废园区”建设,推动企业内、园区内、产业间废物循环利用,走出了一条绿色循环的新路径。
2020年,湖州在全国率先启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打造936个“无废细胞”,其中建成“无废工厂”60家,形成一批可推广的“无废模式”。
垃圾“烧”成绿电
近日,记者在位于南浔区的湖州南太湖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中控区看到,大屏幕上实时更新着垃圾焚烧和发电的数据,实时监测的锅炉里烈火熊熊,每隔10分钟就有1辆大卡车把刚运来的生活垃圾倒入垃圾储坑。
“目前我们全年处理垃圾能力约80万吨,产生绿色能源电量约2.8亿千瓦时,可供约11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需求。”南太湖环保能源行政专员徐俊说。
徐骏所说的垃圾来自湖州市区的生活垃圾,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把水烧成蒸汽,推动汽轮机工作,再带动发电机产生能源,从而实现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烧掉的垃圾会不会产生废气?徐俊说,企业配套了烟气净化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灰渣处理系统等,具备超低排放的能力,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和中水回用。
南太湖环保能源由浙江美欣达集团下属核心企业浙江旺能环保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我们以绿色低碳产业为主体,目前实现了环保固废产业、资源循环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三位一体’的布局。”美欣达集团介绍。
如今,美欣达还漂洋过海“吃垃圾”。上月,旺能环境越南龙欣环保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的固废焚烧发电厂项目奠基仪式在越南举行,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处理垃圾约21.9万吨,年绿色发电约1.2亿千瓦时。
铝灰“炼”成铝锭
废弃的铝灰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最后成为资源化产品——这一神奇的“魔术”,就发生在湖州威能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的铝灰资源化项目——湖州森格新材料有限公司中。近日,记者在铝灰处置车间看到,铝灰球磨机对铝灰进行碾磨、分筛,其中铝灰将制成铝酸钙产品,铝颗粒将做成铝锭。
“这是我们去年底投产的项目,也是省内首个用火法来处理铝灰的。”威能环境化验室主任沈寓韬说,铝灰于2022年被列为危险废物,对环境破坏很大,其处置一直是个行业难题。威能环境在研发过程中,发现铝灰通过适当的工艺处理,可以转化为有价值的铝酸钙等产品。目前,铝灰资源化项目年可处理1.5万吨铝灰,实现资源再利用。
威能环境是一家集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病死动物焚烧处置、危固废填埋处置、生活垃圾应急填埋等功能于一体的企业,近年来累计服务企业超2700家,安全处置危险废物超18万吨。
除了铝灰,威能环境还在“汽”上变魔术。企业建了蒸汽输送管道,将生产车间焚烧产生的蒸汽输送到邻近企业。“这样不仅成功实现了蒸汽余热的回收利用,还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威能环境设备管理部经理许宏波说。据统计,企业已累计回收利用蒸汽余热4万余吨,产生效益达400余万元。
最近,在该企业新建的研发中心内,技术人员还在推进一个“变废为宝”的新项目——废弃的耐火材料实现重复使用。“以前耐火材料都是填埋处理,但我们重复利用后的耐火材料仍能满足部分应用场合要求。”沈寓韬说,企业每年将保证研发投入不低于营业收入的5%,以推动环保技术的持续创新。
废电池“榨”出新动力
“加上这个项目,我们每年能无害化处理65万吨的废铅酸蓄电池,产出45万吨再生铅及大量副产品,降碳1.45万吨。”近日,在位于长兴县的浙江天能电源材料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曹峰带记者来到正在建设的年回收利用65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项目第4期项目,只见厂房的钢结构已显雏形。
天能电源也是天能循环经济产业园所在地。每天,这里都会驶进三四十辆满载着废铅酸蓄电池的卡车,电池里的废酸、废铅、废塑料在分别经过净化、熔炼精炼、破碎等环节后,成为新电池极板、外壳的组成部分。
“10多年前,废铅酸电池的处理并不环保,小贩回收后在加工点用土灶烧,不破碎直接提取铅,对土壤和空气的污染极大。”曹峰回忆说。
2009年,天能集团在天能电源建立了循环经济产业园,凭借创新技术和多期项目破解了一个个难题。一期项目从国外引进全自动机械破碎设备和水力分选工艺技术设备,形成年处置15万吨废铅酸蓄电池的生产线;二期项目设有年回收处理 30万吨废铅酸蓄电池的生产线,是国内目前最先进的生产线之一;三期项目采用电解及制氧技术实现铅的高效回收,同时减少有害气体和固体废物产生。
有了一套处理体系后,海量的废弃电池从哪里来?2022年,天能集团参与孵化了“铅蛋”平台。收购废铅酸电池的门店在平台上“一键下单”,由处置企业上门取货。如今,“铅蛋”平台一年的废铅酸电池回收量就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
“如今,我们能把废弃电池资源‘吃干榨净’,‘吐’出最大的价值。”曹峰说,他们目前实现了铅蓄电池生产、回收、再生冶炼这一闭环系统,废弃电池实现金属回收率达99%、锂回收率近90%。
眼下,包括天能电源、南太湖环保能源、威能环境在内的近千个“无废细胞”,为湖州发展添上一抹鲜艳的“绿色”。市生态环境局表示,将用更多的“无废模式”带动城市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