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幸福河湖建设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南浔区发挥镇村两级河长牵头作用,创新探索了“河长牵头、整村运营”模式。在省河长制办公室近日公布的2025年河湖长制工作典型案例中,该模式成功入选,为全省幸福河湖建设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提供了“新样本”。
走进南浔区善琏镇观音堂村毛家漾景区,碧波荡漾的河面宛如一块温润的翡翠,与岸边热闹的帐篷营地和生态垂钓基地相映成趣。在景区的带动下,不远处的好日子丰韵农庄游人如织,带动周边村民就业。
“以前我们也愁啊,虽然投资2250万元建成了慢休闲景区,但因为土地性质限制,过去游客总是来了就走,留不住人。”观音堂村村级河湖长丁建平说,为了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实现幸福河湖建设成效最大化,镇村两级河长创新提出“三步走”发展策略:在核心景区打造境见·稻也乡趣帐篷露营地等特色项目,进一步吸引客流;在距景区3公里范围内建设配套餐饮住宿设施,形成集吃、住、行于一体的全链条滨水旅游业态;与周边窑里村、湖笔小镇等景点联动,推出精品旅游线路。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成效显著。今年上半年,不仅游客的人数不断攀升,停留时间也大幅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10万元,实现了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化。
“随着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工作持续推进,南浔区乡村亲水环境逐步改善、滨水旅游业态日益丰富,下辖的240个行政村中亲水圈覆盖率已达到100%。但依然存在滨水业态单一、资源碎片化、投资效益低、变现难度大等问题,同时又因缺乏后续的持续经营和运维,难以维持幸福河湖建设的长效健康发展。”南浔区水利局介绍,为了打破瓶颈,南浔区发挥河长的统筹协调作用,因地制宜破解幸福河湖建设难题。在具体实施中,河长既当“规划师”,协调各部门创新利用农田资源;又当“经纪人”,引入专业运营团队打造网红IP;还当“联络员”,推动形成幸福河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农村集体经济增收,反哺幸福河湖建设等长效机制,让更多乡村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通过“河长牵头、整村运营”模式,目前南浔区已打造出荻港村“三统一”、窑里村“运营师+村集体”等一批特色案例,为乡村振兴探索出多元化发展路径。“幸福河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充分发挥河湖长制的统领优势,可以形成多方合力,确保河湖建设持久发力。”南浔区水利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