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换一拨“民间智囊团”
“从今天起,我既是企业经营者,也是市场监管的参与者!”位于德清经济开发区(新市园)的浙江德清丝雅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玲英近日接过“轮值局长”聘书,对新身份作出了承诺。当天,共有5人受聘为首批“轮值局长”,成员身份涵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教育工作者等多元主体。
为解决基层市场监管中公众参与不足、政企民沟通不畅等问题,德清创新推出“轮值局长”制度,通过聘任社会多元角色,邀请他们沉浸式深度参与市场监管工作,助力提升市场监管透明度和治理效能。目前,该制度已在新市镇开展试点,标志着该县市场监管现代化基层治理探索迈出创新一步。
据悉,“轮值局长”在辖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村(社区)书记、企业家代表和社会热心人士等人员中择优选聘,他们不是挂名职务,而要实打实履行三大职责,即当好“民情联络员”“营商观察员”“执法监督员”。这项创新机制以2个月为周期轮换,“轮值局长”们通过“双重身份+一线视角”,当好民情“收音机”、营商“温度计”和执法“探照灯”。
受聘上岗后,“轮值局长”们将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广泛收集企业群众意见建议,深入了解产业和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并以执法监督员的身份,重点观察监督执法程序的规范性和检查行为的合理性。作为首批“轮值局长”中的教育界代表,杭师大附属新市镇仙潭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沈琪良计划趁着暑假在走访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的过程中,当好宣传员、联络员和意见收集员,为后续政策优化提供民情参考。
企业代表熟悉行业痛点,教育工作者便于家庭交流,社区干部了解民生冷暖……这些“编外局长”多是自带流量的“意见领袖”。“他们的加入既能打破信息壁垒,又能倒逼执法规范化。”德清县市场监管局局长肖新方表示,希望大家用“放大镜”找问题,用“聚光灯”督整改,用“传声筒”递民意,成为连接政府与市场的“神经末梢”。
据悉,“轮值局长”首轮轮值期内,将重点聚焦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餐饮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共同富裕等民生关切领域进行走访调研,针对收集的问题将建立“发现-交办-反馈”闭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