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E95417299-1/2020-00790 | 成文日期: | 2020-03-1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湖州市人民政府 |
湖州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今年以来,我市政务公开工作全面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严格落实“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要求,着力推进主动公开标准化、议事决策透明化、模式创新品牌化、依申请公开规范化、信息发布智慧化,为推进阳光政府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总体情况
聚焦标准化建设,密织主动公开覆盖网。紧抓机构改革契机,以三个“全覆盖”编制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和事项标准,深入推进全市政务公开工作标准化建设。从“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个维度进行科学编排,形成对政府行为全流程覆盖的主动公开基本目录;以“三定方案”、权责清单为基准,梳理出覆盖政府权责全领域254个公开事项的主体、内容、时限和方式等;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原则,广泛覆盖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政府、34个市级部门和154个区县级部门。
聚焦透明化建设,广开议事决策纳谏门。坚持“开门听”“开门做”“开门晒”等创新公开方式,出台《湖州市人民政府邀请社会代表列席有关会议制度(试行)》,明确召开涉及重要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等会议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众代表、专家学者等列席。本届政府已召开常务会议54次,累计邀请相关代表和媒体列席486人次;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为议题召开“开门听建议”座谈会28场;今年市政府30项重大改革和50项重大事项在门户网站定期公开推进落实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聚焦品牌化建设,扣紧政务服务结合点。以“政务公开+”为抓手,提升政务公开服务中心工作能力。打造政务公开+“一片云”,主动公开13个部门涉企政策593条,发布政策解读449条,提供法律服务产品70多个,开展法律服务455次。打造政务公开+“一次跑”,开发证明材料远程协查平台,全力打破证明数据孤岛,公开有效配置证明事项264项,取消证明材料2341项,基本实现“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转变。打造政务公开+“一网管”,实现全市域、全领域、全流程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系统贯通、信息共享。
聚焦规范化建设,提高依申请公开规范度。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出台《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程序和文书的意见》等文件,统一全市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的程序和文书,提高依申请公开规范办理水平。创新多渠道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各级政府与各级法院之间的府院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政府信息公开领域行政复议和行政审判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持续完善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会商机制,进一步厘清和规范相关领域行政行为。
聚焦智慧化建设,打造信息公开大平台。依托全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联通政府门户网站、部门网站、政府OA办公系统和新媒体,使政府信息公开更加及时、更加智慧。打通政府与部门网站间目录互联,建立部门网站“一站发布”、政府门户网站“同步公开”的高效公开模式。打通政府门户网站与OA办公系统互联,实现OA办公系统一键实时发布至政府和部门网站的高效发布模式。打通政府门户网站与政务新媒体互联,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打造以政府网站为主平台、以新媒体矩阵为补充的信息公开大平台。
聚焦长效化建设,构筑监督保障新阵地。完善内部监督科学评价体系,遵循目标管理、导向明确、过程控制、规范管用、公众满意原则,出台《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9年湖州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编制全市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和主动公开事项标准,对绩效目标、目标类别、分值权重、核验标准、完成时限分门别类进行明确。健全社会评议制度,圆满完成2019年湖州市社会评议工作。组织开展对全市政务公开工作监督监测和第三方评估,并通报结果,形成常态。进一步加强组织保障,市领导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室作为政务公工作主管部门,配备专业人员,强力推动全市政务公开工作深入开展。全市2019年政府信息公开无责任追究情况。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第二十条第(一)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新 | 本年新 | 对外公开总数量 | |
规章 | 1 | 1 | 1 | |
规范性文件 | 119 | 119 | 688 | |
第二十条第(五)项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许可 | 938 | 128 | 151954 | |
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事项 | 708 | 118 | 941550 | |
第二十条第(六)项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处罚 | 2327 | -91 | 43309 | |
行政强制 | 80 | 2 | 17491 | |
第二十条第(八)项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
行政事业性收费 | 39 | -1 | ||
第二十条第(九)项 | ||||
信息内容 | 采购项目数量 | 采购总金额 | ||
政府集中采购 | 131 | 35162.43万元 |
二、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 | 申请人情况 | ||||||||
自然人 | 法人或其他组织 | 总计 | |||||||
商业企业 | 科研机构 | 社会公益组织 | 法律服务机构 | 其他 | |||||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686 | 50 | 5 | 1 | 85 | 827 | |||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
三、本年度办理结果 | (一)予以公开 | 389 | 30 | 4 | 48 | 471 | |||
(二)部分公开(区分处理的,只计这一情形,不计其他情形) | 35 | 1 | 1 | 4 | 41 | ||||
(三)不予公开 | 1.属于国家秘密 | 28 | 28 | ||||||
2.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 10 | 10 | |||||||
3.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 |||||||||
4.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 3 | 2 | 5 | ||||||
5.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 9 | 9 | |||||||
6.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 1 | 1 | |||||||
7.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 2 | 1 | 3 | ||||||
8.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 19 | 19 | |||||||
(四)无法提供 | 1.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 136 | 16 | 5 | 157 | ||||
2.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 3 | 1 | 4 | ||||||
3.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 6 | 6 | |||||||
(五)不予处理 | 1.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 5 | 3 | 8 | |||||
2.重复申请 | 9 | 3 | 12 | ||||||
3.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 |||||||||
4.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 |||||||||
5.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 |||||||||
(六)其他处理 | 31 | 2 | 20 | 53 | |||||
(七)总计 | 686 | 50 | 5 | 1 | 85 | 827 | |||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行政复议 | 行政诉讼 |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 复议后起诉 |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
10 | 5 | 3 | 2 | 20 | 3 | 0 | 2 | 1 | 6 | 1 | 0 | 1 | 0 | 2 |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政务公开工作通过补齐短板、创新举措,取得明显成效。但对照新时代阳光政府建设的高标准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仍有一定差距:“政务公开+”品牌需要进一步擦亮。今年我市开展“政务公开+中心工作”探索创新,但是推动中心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助推中心工作的方式和举措有待进一步积极创新。区县部门工作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市各区县和相关市级部门对政务公开工作的认识有了新提高,推动政务公开工作的能力有了新提升。但是区县之间、部门之间工作推进程度不均衡,差距较大。工作举措和方法需要进一步创新。虽然,我市政务公开工作不断要求自我革命,不断创新工作举措,但在服务企业、群众和基层的模式和方法上有待进一步创新提升。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全面提升政务公开的质量和实效,为我市全方位完善政府治理体系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阳光公开。紧紧围绕当好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争当基层治理现代化先行地排头兵的重大使命,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向人民公开、受人民监督。根据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公开制度。以政务公开促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促进审批制度等领域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三项制度”。从行政执法的源头、过程和结果三个关键环节,规范公开标准、创新公开模式、加大公开力度,营造更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公平高效的法治环境。
全面推进市场监管阳光公开。着眼于营造更加公开公平的营商环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着力做好减税降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清理规范涉企乱收费项目等方面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入推进全省“双随机、一公开”市级试点工作,创新事前事中事后精准监管模式,确保监管标准、过程、结果公开公平。持续提升全市“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透明度,积极推广应用网上透明开评标、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切实阻断勾结围标串标的渠道。
全面推进公共服务阳光公开。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突出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儿童福利、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等事项,全面公开救助对象认定、救助标准,福利补贴申领及申请审批程序等相关政策。重点公开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做好相关政策、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和使用、困难学生资助实施情况等信息公开工作。重点公开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国家免疫规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及防控等信息,保障好人民群众对公共医疗卫生的知情权。重点公开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政策措施及实施效果、污染源监测及减排、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调查处理、环境保护执法监管与投诉处理等信息。
全面推进回应社会关切阳光公开。加大政策解读力度,探索运用简明问答、网络问政、现场宣讲等方式,采取图表图解、音频视频、客观数据、生动案例等形式进行立体式、多方位解读政策,真正让群众看得到、好理解。结合“三服务”活动,依托政务服务网、涉企政策云平台等网络平台,综合政策发布、政策咨询、困难反馈、问题分办、服务评价等功能,畅通企业获取政策信息和反映诉求的渠道。围绕减税降费、金融安全、生态环境、脱贫攻坚、教育改革、食品药品、市场监管、社会保障等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和群众办事服务的难点痛点堵点,加强舆情监测、研判、回应,及时解疑释惑、化解矛盾。深化浙江省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湖州站建设。持续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