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意见征求与反馈 > 开门听建议
索引号:   E95417299-1/2019-00478 成文日期:   2019-08-3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湖州市人民政府
市政府“开门听建议”第27次座谈会(如何推动湖州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备忘
发布日期: 2019-08-30 15:25:14

 

 

市政府“开门听建议”第27次座谈会

(如何推动湖州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议备忘

2019年8月29日)

 

8月24日上午,市政府“开门听建议”系列活动举行第27次座谈会,邀请10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基层代表,围绕“如何推动湖州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集思广益、研究对策。座谈会由市委副书记、市长钱三雄主持。市政府秘书长徐晏平参加。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德平、市政协副主席李红应邀出席。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统计局、市供销社、市金融办、市人行、国家统计局湖州调查队、湖州师院、湖州职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中校汇报了全市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与会的10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基层代表分别建言献策,钱三雄市长在听取大家发言后,就进一步推动我市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发表意见。

一、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基层代表的主要发言

农业农村部咨询委员会专家,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三农”发展组组长顾益康顺势而为,勇立潮头。充分发挥“两山”理念诞生地、美丽乡村首创地、乡村振兴战略先行地的基础优势,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新改革创造新体制,新科技支撑新产业,争取成为中国特色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市、践行习近平“三农”思想模范市。二是聚焦重点。围绕产业融合化、布局特色化、产品品牌化、生产绿色化、经营多功能化、主体新颖化、技术集成化、服务合作化等八方面,加快推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扬长补短。把建设美丽乡村与经营美丽乡村结合起来,全力破解美丽乡村建设不平衡等问题,建设一批经得起考验、持续发展的美丽精品村,力争世界乡村振兴大会落户湖州。四是重视乡村数字农业发展,推动产业数字化、服务数字化、治理体系数字化、经营数字化。五是在构建城乡融合体制机制上有新突破,扎实开展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浙江省农科院副院长吴敬华一是以战略为导向,全面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抢占战略谋划的制高点。二是以绿色为理念,围绕绿色资源、绿色产业、绿色产品、绿色乡村、绿色制度、绿色增收等六大目标,做好顶层设计,抢占高效生态的制高点。三是以规划为先导,以专业化、国际化视野,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四是以科技为引领,突出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抢占创新驱动的制高点。五是以人才为支撑,做大人才增量、做优人才存量,抢占人才驱动的制高点。六是以文化为灵魂,深挖农耕文化、乡贤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抢占乡村振兴的制高点。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博士徐海圣:一是质量兴农。大力引进和培育新品种,保护和发展地方特色品种,抓好产品质量。二是品牌强农。充分挖掘湖州优质农产品,加强“湖州湖羊”“湖州湖蟹”等品牌建设,释放品牌效应,实现从“两山”理念到“两山”经济的转变。三是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深化水产、果蔬等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是稳定人才队伍。加快引进高学历人才,全力培育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健全扶持政策,让人才招得来、留得住。

浙江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徐云松:一是加快构建附加值更高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眼于稀缺、品质、深加工三条路径,建立农产品种植风险保障机制,鼓励种植特优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亩均效益。二是学习借鉴台湾文创农业的先进经验,以农产品为原点,创意为核心,借助文创的力量,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三是打造两个区域公共品牌:物的品牌,即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人的品牌,即培育一支有影响力的“湖州农业工匠”队伍。

南浔区供销社主任、南浔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法人代表陈虎:一是加强联合指导。科学合理布局新农村建设,制定农旅一体化融合发展建设规划,实现农业高效发展。二是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结合特色农业发展,推进校企合作工程,发挥好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撑作用,指导特色产业高效发展;结合地方需求,合理规划农业产业加工物流园区,加快构建与农业产业配套的仓储、物流体系,开辟农业物流通道,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三是支持农业服务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网络化发展平台建设,加快形成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非营利性机构服务平台、市场服务机构为三大支柱的公共服务体系。深化绿色金融,支持农业发展。四是全力推进农合联体系建设。提升生产主体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生产的多元化、规范化建设。五是创新农业农村联营机制。建立村级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供销社及其它市场投资主体联合投资平台,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水平。

安吉县递铺街道党委委员、鲁家村第一书记周春雨:一是破除要素制约。加强政策保障,全力补齐人才、土地等短板制约因素。二是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环境优势,以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产业为重点,开发农业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升级。三是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加强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管理,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四是以市场为导向,鼓励村集体与专业公司开展农业旅游业务合作,有效提升乡村旅游成效。五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信息化发展。充分借助网络、视频等信息手段,宣传吸引消费者参与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浙江玲珑湾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乐:一是加快推动休闲农业从生态美向品质精的转变。结合我市农业特色产品品牌,着力提升产品品质,讲好品牌故事,提升产品体验感。二是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园区和企业开发“接二连三”的农产品,延长产品产业链,不断丰富业态模式,提高经济产出。三是深化创新农业“标准地”政策,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总结好、宣传好,为全国提供可推广、可借鉴的“湖州经验”。

安吉宋茗白茶有限公司董事长许万富:一是坚持市场导向,突出农业优先发展。加强对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的重视,对全市各类特色农产品进行科学规划,出台专项政策,明确培育目标。二是实行母子品牌模式,构建品牌双保险。加大证明商标的管理与保护,加强农产品生产质量的指导与监控,扶持区域农产品质量和标准的规范化建设。三是打造营销大平台,打响湖州农业品牌。制定名特优农产品市场拓展规划,大力宣传、推介湖州农产品,大力扶持流通市场和电商发展。

湖州庙港人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卢瀛峰:一是做好产品文章。企业要发展,首先要给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才能牢牢把握市场,赢得消费者依赖。二是做好品牌文章。企业要实现长久发展,需要建立自主品牌,通过打造优势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三是做好营销文章。利用各种媒介、平台加强品牌的宣传与推介,增加知名度,同时做好产品包装,向消费者传递优质农产品的良好品牌形象。

浙江愚公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发芳:一是加大对农产品电商企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帮扶。二是发挥湖州市优质农场协会作用,树立“优质才能优价、优价才能出效益”的理念,加强农产品分级整理,注重包装设计,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注重品牌建设,进一步挖掘特色优质农产品,加快培育区域品牌,借助品牌力量抱团发展。

二、市领导讲话主要精神

市委副书记、市长钱三雄: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是让农民持续增收、快速增收、真正增收。要结合湖州实际,充分挖掘资源潜力,不断增加产出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下一步,重点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要认清大形势,营造小气候,坚定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增大的复杂形势下,要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契机,发挥“两山”理念诞生地、美丽乡村发源地的基础优势,利用好大政策,创造更好条件,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要以改革的理念、融合的思路、创新的举措、扎实的作风,谋划可持续、能操作、有作用的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措施。农业高质量发展不能因循守旧,要善于利用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创新新模式、丰富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的融合、农业与科技的融合、农产品与市场的融合。农业农村和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抓好着力点,出台新举措,投入到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去。三要注重扬长补短,着力推动湖州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要在农民增收不多、平台主体不强、科技人才支撑不充分、农业科技研发应用制高点不多、品牌质量不高、业态模式不丰富、政策扶持不够精准、体制机制不活等方面下大气力补短板、补漏洞、补不足。四要凝聚合力,大胆尝试,在实践中探索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农业农村局要牵好头,各方配合支持,多听专家学者意见建议,充分借鉴先进经验,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共同推动湖州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吸收座谈成果,加快推进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初步打算

会后,按照市领导要求,市农业农村局会同相关部门,就吸收和应用本次座谈成果,进一步加快推动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下一步重点开展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聚力产业大提升。做大渔业首位产业,做强茶叶、水果、蔬菜、湖羊特色产业,做稳粮油、蚕桑传统产业,做精花卉、中药材等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水产品、果蔬等生鲜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推动“农业+文化+旅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依托美丽乡村资源,培育休闲农业、康养农业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把美丽乡村优势转变为美丽经济优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推进农业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二是聚力平台大集聚。深入推进“国字号”“省字头”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安吉溪龙乡、德清新市镇、长兴吕山3个国家农业强镇和省级农业特色强镇建设。紧紧抓住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契机,全力打造一批高标准万亩级现代农业园区。突出抓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渔业转型升级先行区的培育创建。以集聚的产业要素、完备的基础设施,大力招商引资,推动农业重大平台成为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化技术应用、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区。

三是聚力主体大融合。深入实施“千家主体培育工程”,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培育家庭农场。以南浔为试点,开展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农民专业合作、村经济合作“四位一体”服务合作形式,深入提高三农服务合作化的质量与水平。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加快形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四是聚力质量大提升。加强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巩固提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成果,探索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建设,实现8015家规模以上生产主体合格证全覆盖,473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主体全部使用二维码追溯。加大农产品质量品牌认证力度,“三品”比率达到70%以上。主推“湖州湖蟹”“湖州湖羊”“安吉白茶”等区域公共品牌,支持农业主体创建自主品牌,建立健全农业品牌发展的服务体系和营销推介平台,培育一批省级以上农业品牌。

五是聚力科技大升级。继续深化市校合作,全力打造市校合作升级版,深化农业科技研发领合作,不断提升“1+1+N”农推联盟建设成效。大力推进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以罗氏沼虾等地方种质资源为主,引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种业企业。以绿色发展为理念,深入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创建60个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其中省级15个),推进农业生产绿色化、生态化。加快推动数字化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美丽业态中运用,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等数字化改造。

六是聚力改革大推进。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深入推进农业融合发展和农业经营性建设用地“标准地”模式,着力破解农业“大好高”项目、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发展难题。积极推广“绿贷通”融资平台,畅通“政银企”三方沟通渠道,完善地方财政出资的涉农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探索财政撬动金融支农新模式,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围绕《关于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重点实施“557行动”,招引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服务农业企业,加快形成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的良好局面。

 

 

 

 

 

 

 

 

 

 

 

 

分送: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政协主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纪委(市监委),湖州军分区,市法院,市检察院,各群众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参加座谈的代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