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两会动态

长风正劲满帆行 ——湖州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2-04-08 08:49:53

  长三角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正汇聚起磅礴的力量。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郑重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作为长三角地区27个中心城市之一,3年多来,湖州以主力担当、主角姿态,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努力打造长三角新势力城市。
  融入成绩斐然:高质量承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发起成立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开工建设沪苏湖铁路,2020年度获省政府关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成效明显设区市督查激励……
  把握时与势,湖州乘长三角一体化之风,激流勇进向未来。
  先手,集聚赶超优势
  4月,春光渐浓,建设正酣。
  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首条省际对接示范大道建设现场,该区经济发展局工作人员邓德毅告诉记者:“今年示范大道启动建设,建成后长合区与安徽广德两个工业平台的通行时间将由现在的45分钟缩短至15分钟。”
  跨省联动是长三角一体化的要义所在。今年1月4日,长合区揭牌成立,向东南可承接浙江、江苏、上海等经济中心的优势资源,向西可发挥辐射力量,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空间。
  围棋中,弈者为了争取主动,每下一子使对方必应,谓之先手。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下好“先手棋”尤为重要。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于国际公认的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中,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等并列,面积仅占国内总面积的2.3%,但生产总值相当于国内的20%左右。以上海为龙头的27个中心城市,各有优势。
  如何在一众高手中快人一步?湖州加快布局,接连“落子”。
  2019年6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首年之际,南太湖新区揭牌成立,成为我省第二个揭牌成立的新区。成立第一年,南太湖新区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4个,总投资673.7亿元,其中七成以上项目来自长三角地区。“拥抱一体化,积极拓增量。‘用长三角的水,浇南太湖的田’已成为南太湖新区发展的重要战略。”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2月16日,全省文化和旅游重大建设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湖州市分会场,总投资22.2亿元、占地262亩的南浔水晶晶国际美食城项目落地建设,吹响了南浔区接轨上海新号角。
  今年初,市委市政府批复同意南浔区设立湖州市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区发改经信局表示,上合区将探索打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面临的壁垒,与长合区相辅相成,助力湖州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新格局。
  一着着“先手棋”,为湖州集聚赶超优势。
  融入,扩大开放半径
  在和煦的春风中,沪苏湖铁路湖州段建设现场一片火热,工人们克服疫情影响加紧施工作业,工程进度稳步推进。
  “以后到上海只需要30分钟,很方便了。”湖州老百姓对沪苏湖铁路寄予厚望。
  2020年6月5日,沪苏湖铁路湖州段先行开工。全线首个连续梁零号块和首孔箱梁先后在湖州段浇筑和架设,推进速度居两省一市首位。
  近年来,“轨道上的湖州”建设如火如荼。沪苏湖铁路加快推进,湖杭铁路主线贯通,商合杭铁路建成通车,杭德市域铁路开工建设,如通苏湖城际铁路等项目前期扎实推进。
  “开工3条、完工1条铁路,这就是湖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雄心与实干。”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服务中心规划处处长林世全说。
  交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同时,湖州以“创谷”吸引优势资源集聚。
  2020年9月,《湖州“五谷丰登”规划》发布,首批推出五个“创谷”。作为发展新经济的重要引擎,这些山谷间的载体空间成为撒播在绿水青山的创新通道,将推动湖州向“提供绿色的生活态度、将生产力布局到绿水青山中”转变大步迈进。
  在湖州“一湾极化、两廊牵引、多区联动、全域美丽”的生产力布局中,“两廊”的其中之一就是以宁杭高铁为纵轴,打造宁湖杭生态创新廊道。“利用这条廊道,湖州可以全力吸引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地区的高端人才来‘创谷’发展,实现在好风景里集聚新人群、布局新经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认为。
  利用融合契机,推动民生“大改善”。共建平安健康长三角、信用长三角,居民服务“一卡通”和教育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全国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监测排名第二位。
  南浔区练市镇水口村村民倪永章说:“自从家门口有了直达嘉兴的公交车后,走亲访友更频繁了。”如今,练市、乌镇便民服务中心还设立了全省首个嘉湖一体化通办专窗,105项高频事项已实现嘉湖一体化跨城通办。
  一张张“融入网”,为湖州扩大开放半径。
  蓝图,描绘精彩未来
  去年11月19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浙江省系列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举行。市区域合作办、德清县经合中心两家单位和8名个人获评先进集体和个人,湖州长三角能源互联绿色发展的湖州实践、创新打造长三角老字号品牌集聚区等3个案例入选最佳实践案例,上榜数均居全省设区市首位。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湖州收获满满。成功引进并落地吉利汽车、三一装载机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项目,合作共建浙大湖州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等17家新型研发机构,新引进大学生及各类人才超30万名,创新指数进入全省前三;省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麒麟计划”落地湖州,推进省级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试点,在全省率先实现区县试点全覆盖……
  一幅以湖州为圆心的融合图景日益清晰:
  东向,深度接轨上海,探索沪湖两地利益共享机制,深化嘉湖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嘉湖产业园等标志性工程建设。
  西向,发起成立“一地六县”长三角产业合作区,挂牌成立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联动苏、皖共同探索省际毗邻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南向,主动参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德清片区管委会挂牌成立,谋划推进杭湖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北向,共建环太湖科技创新圈,南太湖新区入围全省首批高能级战略平台培育名单,在省级新区综合评价中位列第二。
  今年初,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交通部门主要负责人召开会议,确定未来4年即将实施的20项省际铁路、16项省际高速公路、21项省际普通公路、9项省际航道项目清单。其中,涉及湖州的沪苏湖铁路、南京至杭州铁路二通道、盐城经泰州无锡常州宜兴至湖州铁路等多个项目纳入。
  按照《“轨道上的湖州”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计划到2025年基本形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多层次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格局,位居长三角地区前列,基本建成“轨道上的湖州”。
  一幅幅“新蓝图”,为湖州描绘精彩未来。

2021 版权所有© 主办方:湖州市人民政府 地址:湖州市仁皇山路666号 政府阳光热线:0572-12345
浙公网安备 33059102000015号 浙ICP备05051884号 网站标识码:3305000015 技术支持:湖州市数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