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案例评述 | “浙里急救”构建省域一体化院前急救体系新范式

发布日期:2023-07-31          浏览次数:          字体:[ ]         

6月1日晚,DCS“数字力量”大讲堂首期开播,浙江省急救指挥中心副主任蔡文伟分享《区域一体化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实践》。对医疗急救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一切都要围绕“快”展开——在接到120呼救后,以最快速度派车出车、最快时间抵达、最快时间救治。

浙里急救

“浙里急救”应用以“生命第一、人民至上” 为理念,坚持数字赋能、平台支撑,通过归集全省院前急救相关大数据,重组急救资源、重建服务模式、重构服务流程,强化多部门协同,打造全省院前急救“一张网”,实现院前急救工作“分秒必争”,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急救黄金时间”。

该应用于2021年8月在“浙里办”上线,已贯通省内所有市县。


打破业务壁垒

夯实院前急救“一张网”基础

制定全省统一的院前急救数据标准,实现业务系统规则的统一。在国家卫健委行业标准《院前急救基本数据集(WS542-2017)》基础上,浙江于2020年制定《院前急救基本数据集:浙江改良标准》,为全省院前急救数据互联互通提供了标准化基础。发布《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打破系统壁垒

重塑院前急救工作模式

重塑院前急救流程,实现“一键呼救”。将原先急救流程中确认现场地点、安排车辆和医生、通知呼救者、通知接诊医院等4个线下人工环节,整合为线上一体化流程,大大提升全省院前急救体系的急救反应效率。创新推出的“一键呼救”功能,能在系统收到呼救信息后自动分析来电位置快速定位,并将信息同步推送至调度中心,实现了调度员“秒接秒派”。

     急救工作模式1.jpg    



打破数据壁垒

院前急救更精准高效

精准施救共享,高效施救协同。对接通讯运营商等数据,救护车出车后,系统通过卫星定位、通讯运营商基站定位和呼救者口述地址,实现三重复合精确定位,辅助调度员快速受理派车申请、调度急救资源。调度指令同步发送至接诊医生手机端、司机车载平板端,实时规划最优交通路线,引导救护车第一时间到达。

通过浙江“健康大脑”共享患者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随车医生及时获取患者既往诊疗、体检等健康信息,同步向接诊医院急诊室传输患者生命体征、车内监控视频等实时信息。可在途中开展远程会诊、在线指导,帮助接诊医生提前制定抢救方案,做好医疗设备、抢救药品等各项准备,形成院前急救“现场-车辆-医院”即时连线、多方协作、全流程的高效闭环。


打破体验壁垒

突出“患者至上”原则

创新智能呼救响应机制,实现双向有效互动。除传统120电话呼救外,“浙里急救”通过“一键呼救”功能,根据呼救者授权自动获取呼救者手机定位,实现患者与救护车双向实时位置共享。呼救者在手机端可实时查看接单、派车、出车、到达等急救进度,以及救护车行车轨迹,有效缓解等待焦虑。同时,针对使用120电话呼救,以及一些老年呼救者不能熟练操作手机等情况,系统在收到呼救后自动向其发送短信,点击短信链接即可获取相关信息。

优化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布局,助推高质量发展。“浙里急救”上线以来,先行在湖州、衢州、舟山、丽水等地的偏远镇村和山区海岛县部署应用,有效填补院前急救数字化短板,改变“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一个人”的急救工作面貌。